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胜利的收获和意义5篇

  • 其它
  • 2015-06-03 13:23:31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收获和意义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面对剩余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更需用好党建这把“金钥匙”,为取得全面胜利注入动力,确保全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上下”同步,凝聚决胜信心。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果,从党中央到基层一线,从顶层设计到精准施策,都凝聚着上下一心的力量,更彰显出取得全面胜利的信心。通过不断努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成效日益巩固提升、脱贫政策符合民意、深得民心。面对如期、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这就更加需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凝聚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信心。坚持以党建活动为依托,塑造党建活动品牌,结合脱贫攻坚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建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强大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作风。运用党建活动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宣传展示脱贫典型,不断激发决胜脱贫攻坚的斗志。
  “内外”兼顾,做强人才引擎。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重视人才挖掘培育,为脱贫攻坚一线提供坚强人才保障。要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抓好党支部班子队伍建设,深化“头雁培育”“副职提能”“后备跟进”等村级干部培育工作,切实打造一支脱贫攻坚“铁军”。同时,坚持以党建为依托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打造吸引人才回归的“强磁场”,引导激励各类人才返乡,获取在外人才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当前,基层减负和松绑正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更不能做表面文章。锻造强大的人才引擎更需抓实抓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将“严管”与“厚爱”深度融合,让人才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点面”结合,汇聚发展动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最终需要的是贫困群众真正具有内生动力,切实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做好脱贫攻坚需要各级干部和各项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扶一把”“拉一下”,更需要搭建好实现增收致富的好平台。坚持利用党建激活和汇聚脱贫攻坚发展动能,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地构筑发展支柱。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先行,推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创新探索“产业党委”“支部建在产业上”等新模式,让党建效能释放、产业发展、党员模范作用发挥、贫困群众深度参与等结合起来,真正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吸引和融合市场优势、生产优势,以点促面,做大做强脱贫攻坚发展动能。同时,依托党建品台,整合各行业、各领域优势资源要素,促进信息共享,提升发展质效。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就是把党建效能和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切实发挥抓党建促脱贫“金钥匙”作用,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确保全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收获和意义 [2]
  近年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定位,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为发展思路,实现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走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旅游带动、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有国家A级景区12家,2019年接待游客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已有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脱贫,预计2020年旅游带动脱贫人口超3万人。
  党建引领促融合
  以党建为纲、群众为本、旅游为用、山水为体、民俗为魂,整合全县资源,打造党社联建体系,合作社依托村党支部和“五会治屯”,大胆推进组织创新,成立党小组,实行村支部与合作社党小组班子交叉任职,由村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监事长,村级事务助理任合作社理事长,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红色基因”;按照“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村屯党员组成的公共事务理事会将合作社采用股份联营方式,鼓励群众以土地、山场和闲置农宅等要素入股,组织部牵头筹资建设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为旅游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如贵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领438个贫困家庭种植灵芝、茯苓、天麻等中草药1500多亩,产值2600万元。
  生态旅游保发展
  按照“全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借优势谋发展,向特色要效益,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抓配套,多措并举争取资金,大力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易地搬迁3175户13441人;“一村一品”,科学筹划,创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如双龙沟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被拟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在它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种养、土特产、手工制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通过发展民族手工业,借助蜡染、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品牌,把民族手工产品变为商品,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有民族手工艺企业307家,直接带动贫困户2000余人就业创业;积极引进麻桃、油桃、猕猴桃等品种,仅猕猴桃一项,每亩就可为村民增收3000多元,并在组织部门的引导下形成集旅游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党建+旅游+消费扶贫”模式,延展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绿色品质,增强产业发展韧劲。
  线上销售拓市场
  通过党建引领,将现代营销理念植入旅游服务全过程,全力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三方收入。尽可能把疫情对旅游消费和贫困群众的损失弥补回来,从县级财政组建100万元的扶助资金,按每个景区补贴15万元兑现给4A景区,确保渡过难关。如,旅游部门党支部在全面部署防疫措施的同时,提前谋划,组织景区开展疫情防控业务培训,服务提级,设施升级。并积极引导各景区创新营销模式,将宣传营销从线下搬至线上,通过网站、电视、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截至目前,各景区通过“云游”直播、“县长代货”“抖音游景区”“VR游景区”等活动已售出近5万张门票,销售额近100多万元,旅游产品通过线上销售收入近200万元。
  组织扶志助脱贫
  坚持党建引领、厚植生态优势、做强县域旅游、带动群众增收,用党建促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让“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内生动力”迸发起来,在“造血式”扶贫上狠下功夫。志智“双扶”,组织部门牵头,联合人社局、农技中心、专业导游对员工和贫困户进行文旅知识、旅游服务、市场营销和文艺表演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把员工和贫困户培养成服务员、导游员、营销员、演职员、驾驶员、救生员等“六大员”,让员工和贫困户成为民间歌手、种植能手、营销高手,确保有劳动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现“一户一人”就业3116户,5224人就业,开发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3577个。实现党建聚人心、合人力、谋出路、共致富、同小康的目标。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收获和意义 [3]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可爱的网友们甚至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
  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与方略?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朴素愿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是“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小康菜谱”,为困难群众炒好“家常菜”“特色菜”“回锅菜”,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香、吃得饱”。
  真帮实扶,炒好结对帮扶“家常菜”。脱贫攻坚,贵在“帮扶”,重在“帮扶”,成败之举在于“帮扶”。不论帮生活、帮发展,还是扶志扶智,都要落在实处,帮在点上,扶在心上。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少数扶贫干部听不懂、听不进困难群众的问题与诉求,解决不了困难群众的难题与忧虑,以致出现“帮扶干部跑断腿、困难群众不满意”的尴尬,最后只能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这一套。究其原因,是扶贫干部政策了解不透彻,入户帮扶不走心,未把困难群众当作亲人关心爱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干部不妨多跑些田坎,用脚步丈量民情;多研究政策,用思想启发民智;多跑里跑外,用行动排解民忧;多几句问候,用亲情温暖民心,切实炒好结对帮扶这道“家常菜”。
  因地制宜,炒好产业发展“特色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确实,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有速度、防止返贫的最佳脱贫方式。广大扶贫干部要鼓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发扬“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锚定“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带领群众发展与众不同的特色产业,当好群众增收“主心骨”。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发言权”,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同时,因人而异为结对群众指点迷津。对年轻力壮的,要积极引导自主创业,尤其是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对缺乏技术的,要联合镇、村力量,加大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发展当地特色种养殖业等。
  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判断群众是否脱贫,经济收入是底线,“两不愁三保障”是根本。受疫情影响,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扶贫干部要“回头看”“回头帮”,主动查摆漏项、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为稳住脱贫成效提供有力支撑。要严格按照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沉入基层,找准影响群众脱贫的痛点难点,对照标准逐项逐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补齐短板,最大程度减少意外返贫现象发生。要详细分析困难群众受疫情影响程度,推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举措,对既无劳动力,也无经济来源的,要坚决兜住脱贫底线,确保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不落下。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收获和意义 [4]
  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调研过的农副产品,网友给制作的“小康菜谱。”从老百姓的“三个答案”,让习近平总书记心怀朴素愿望,矢志奋斗终生;从多行多看多问,让习近平总书记心牵基层百姓,初心不改情怀;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让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走产业扶贫“新路子”;从为民务实解难题,让习近平总书记深剖“扶贫观”,指出用产业扶贫杠杆撬动贫困大山的“制胜之道”。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扶贫力度越加越大,“小康菜谱”也越拉越长……
  品“小康菜谱”,以农作物、土特产为根基,寻求培育发展增长极。农作物、土特产,是老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可置否,现今看天过日子的情况依然存在,怎样保障老百姓劳有所获,实现增收,是接下来乃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收成好、销路畅、卖点新是实现百姓增收的增长极,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解决百姓产销不对称的问题。收成好是前提,销路畅是保障,卖点新是关键,打好增长极“组合拳”,认识客观市场规律,保障市场价值最大化,让农作物、土特产充分流通,实现百姓产有所销、销有所获、获有所盈,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为“小康菜谱”增“色”。
  品“小康菜谱”,以发展观、群众观为抓手,掌握百姓增收新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开出“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的良方,饱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群众观。因地制宜,看清发展现实,认识发展现状,掌握客观规律,指导客观实践,是科学发展观浓墨重彩的一笔;选择好发展产业是为实现百姓增产增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层群众观的完美诠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融入到发展观、群众观,不畏浮云,拨云见日,从源头探讨发展,从发展寻求增收,让百姓从“勒紧裤腰带”中解放出来,赚个“盆满钵满”,为“小康菜谱”增“香”。
  品“小康菜谱”,以市场化、规模化为契机,寻找产业扶贫新路子。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是地方发展系统和全面、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同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要掌握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以小见大,以小变大,规模化发展,打造本地特色,凸显产业经济,研发自主品牌,形成从系统到全面的全覆盖;立足时代需求,结合本地发展,在经济发展多样化的今天,融入“新兴业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潮流,实现经济共享,凸显共性。立足本地特色,开辟个性化发展道路,借助互联网经济、人口发展红利,积极推广,勇于“带货”,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彰显个性。让农村强起来,让百姓富起来,为“小康菜谱”增“味”。


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收获和意义 [5]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从取得的成就再到现实难题,从着眼于当下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补短板、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补短板之策来源于“木桶理论”。补短板的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我们应肩负起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的历史使命,为完美收官“铺路搭桥”。
  找准补短板方向,集中优势“火力全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持正确的方向,是做好当前脱贫工作的前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扶贫对象才是解决深度贫困和特殊贫困群体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关注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地区,要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会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明晰补短板任务,压实责任“步步为营”。担当是履职的“发动机”,心中有责才能履职尽责。为完成当下脱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为乡村振兴“加加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各扶贫干部更应深入基层一线,压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坚定补短板信心,上下同心“劈波斩浪”。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考验中华儿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这份脱贫答卷即将迎来党和人民的检阅,只有百分百的努力才能换来百姓的百分百夸奖。只有把工作做实、把责任压实、把措施落实,才能为奔赴小康社会打通“最后一堵墙”。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民众实干、巧干、齐心干,在“干”字上下功夫,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
  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广大干部应主动承担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和使命,为“奔小康”贡献一份力量。只有短板补出了实效,才能为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