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竹书纪年 观后感

  • 其它
  • 2021-03-05 11:09:00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范文小编整理了各类党组织建设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竹书纪年》观后感

  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大多清晰详实,但在这之前的历史,只能借助《史记》等为数不多的一家之言,很多的历史真相有待发掘,而很多的历史真相深埋于地下,诸如各种古墓葬的发掘,为我们探寻历史真相(秦皇陵地宫开启之日,定是华夏上古文明刷新之时),提供了契机,而这样的契机不仅仅在当代,在古代也是一样的。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叫“不准(音否标)”的西晋盗墓贼竟能因为自己的一次盗墓被查获而青史留名(当然,他留的不是美名)。人们从这个被盗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先秦竹简,后经考证编辑形成了《竹书纪年》,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穆天子传》、《琐语》等,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同时也极大的震撼,甚至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历史事件的观念,具有极高史学价值,但由于西晋王朝短暂而混乱,导致该竹简亡失,而整理和编撰成册的《竹书纪年》也没能逃脱被历史尘沙掩埋的厄运,当前大家看到的《竹书纪年》版本众多,真伪难辨,有些学者甚至直接斥之为伪书,史学价值不可与当初同日而语,但所幸,只言片语间,依旧能够窥探出其中蕴含的历史真相,因此,忽略或者否定《竹书纪年》的做法完全不可取,审慎对待,认真分析才是最佳的选择。

  爱好读史的人,大多喜欢追根溯源,对于历史真相的探知总有无法阻挡的欲望,对于这种能够揭晓历史真相的《竹书纪年》我自然是不会错过的,好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竹书纪年》,难度不大,因个性使然,做不得老学究,只是观其大意,知其事体罢了,但即便如此读完此书,依然留下了深刻印象,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 当然,之前很多人对于该书的解读,是站在辨别历史真相的角度,比如尧舜禹究竟是否为禅让、伊尹是贤臣还是权臣、共和纪年是否为二人共同执政等,对于此种挑战固有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念的理解,显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于我而言,我却有另外的理解,我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我们现在流传的某些传说,或许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对于传说,很多人抱着否定的态度,往往一笑而过,认为是无稽之谈,是骗小孩子的故事,当饱含历史沧桑的文字,白字黑色,明白无误的记录着那些现代人看来极其荒谬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收起傲慢的姿态,撇开自以为是的科学二字,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客观理性的思维,认真的对待和考量古人所记录的这些奇异事件呢?

  1、“伯杼子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从古至今,九尾狐是各种小说里面的主角,可幻化为人,集美貌与邪恶于一身,但如果它出现在正史里,这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天有妖,十日并出。”后羿射日的故事古今传颂,我们也仅仅是把这个当成了故事而已,从来没有去考虑过事情的由来或者故事的真实性,站在我们认知的角度,太阳系只有一个太阳,这是自然的法则,怎么可能会有十个太阳,可是在那记载正史,连一个语气词都不会多有的竹简上,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记录?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个“日”做其他的理解,这个“日”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阳,而是其他的未可知的如同太阳一样的东西。

  3、“有兔舞镐”、“有马化狐”这两件事记录于周宣王执政期间。有兔子在镐京跳舞,这是一种什么景象?像《疯狂动物城》里面的那只主角兔子吗?这个“舞”字极好的阐释了这只兔子的非比寻常,大概这是所有历史记载中最早的最有名气的兔子了吧。而有马化成狐狸,这个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所以不知道是记载有误呢,还是确有其事,总之已经无法辩驳。

  4、“西山女子化为丈夫,与之妻,能生子”。这种事情在当时肯定是理解不了的,但如今看来,却也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情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5、“九月,桃杏实。”类似秋冬之交桃杏开花结果的记录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这样反季节的开花结果,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但是做为我自己来讲,在2018年10月份的时候,还真的看到过邻居家院子里的桃花开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真的就开花了,所以不得不相信古人的记录,真的没有说谎。

  6、“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这条记录极具神奇色彩,与天上有十个太阳是一样的神奇存在。首先,西王母究竟是什么?《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受书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在西荒之地有西王母国,而首领就叫西王母,她与华夏族有着密切且友好的交往,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确实无从考证西王母究竟是什么人了。

  列举以上作为有代表性的记录,此外诸如“雨金、无云而雷、青龙生于庙、天再旦、日夜出、洹水日三绝”等记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无论是奇异的天象,还是奇特的事件,既然是记录在案,想必不是凭空捏造,而我们虽然身处数千年之后,在智慧和认知层面未必高过前人,而忠实记录历史事件的那颗中正之心,古人也未必逊色。

  前几天刷抖音时,看到一个小视频,播主在视频里一本正经、有板有眼的宣称姜子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巫师或者祭司群体,理由仅仅是因为姜子牙在那个年代不可能活到100多岁,作为历史爱好者,对于此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甚至别有用心误人子弟的言论十分的愤慨,《竹书纪年》明白无误的记录着“康王六年,齐大公望卒(大通太)”。很明显,齐太公望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年岁过百,也不足为奇了,对历史记录轻易否定,将会导致我们华夏文明历史虚无感,对文明的延续有极大的危害。

  二、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和文明延续,是先辈们用血肉和命拼搏出来的。

  鲁迅说:我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其实我不反对这种观点,我甚至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只是,我觉得“吃人”二字显得有点悲观,不够敞亮、不够乐观,即便历史中充满着战争、杀戮、阴谋与背叛,但这并不影响我从中汲取足以震撼人心的正能量。

  战争和杀戮,可以避免吗?我觉得不能。战争和杀戮,是野蛮时代的特有产物吗?显然不是。虽然当前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但战争和杀戮的阴云依旧笼罩在人类的上空,因此公允的对待历史记录中的战争,才能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特征。

  翻开《竹书纪年》,正如鲁迅所说的那般,满本都写着“战争”二字。从“三苗将亡”到各种“征夷”、“伐戎”再到夏商周更迭之战,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华夏祖先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是记录华夏民族如何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征战史,更是讲述华夏民族如何兼容并蓄茁壮成长的成长史。

  我们华夏民族每一寸生存空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都是靠血肉与命拼搏出来的,没有前人的牺牲,就没有我们当下如此广阔的生存空间,就不会有如今泱泱大国的自豪感。记得几年前去欧洲旅游的时候,我发现那里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那里的人种的真的太多太杂了,(当然,我不是在宣扬种族主义),两相对比我们大概就知道前人的伟大了,融合二字不是说说的,我们不仅国土庞大,而且价值观念高度统一,这就是不得不佩服的地方了(在价值观高度统一的问题上,我不得不给孔老夫子竖个大拇指)。

  华夏民族的尊严也不是别人施舍来的,而是通过征战一点一滴赢回来的。虽然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但是生死存亡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外亡我之心不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历史记忆犹如昨日,教训十分沉痛,从来没有救世主,我们也从来不相信有救世主,先人不惧牺牲、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我们凝结了不屈的精神内核,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

  纵观整个世界的古文明脉络,我由衷的敬佩华夏一族,不仅没有断绝血脉,更让文明延续,熠熠生辉,我们仰观古人的丰功伟绩,必将继往开来,再续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