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智能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关键词:机器人,机遇,挑战,智能
浅论智能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简介:摘要:我国靠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必须抓住智能制造提供的历史机遇,政府要进行中长期规划,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曾几何时,中国享有“世界工厂”赞誉,每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60亿双鞋,120亿
浅论智能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内容:
摘要:我国靠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 必须抓住智能制造提供的历史机遇, 政府要进行中长期规划, 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 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
曾几何时, 中国享有“世界工厂”赞誉, 每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60亿双鞋, 120亿件服装, 180亿米布, 还有大量的手机、家用电脑、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这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的廉价劳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进入拐点, 靠廉价劳动力和极低的环境成本维持世界工厂优势的时代难以为继。必须加大供给侧改革, 从源头上改进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和产品结构, 发掘新的利润来源。
1 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以此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 继续向生产领域的渗透和融合, 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 率先建立先进工业生产模式, 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 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普及使用机器人, 除了可以保证高精密度生产, 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还可以避免人工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所可能带来的大量的工伤事故。发达国家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机器人, 这是衡量科技水平和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近几年也开始急起直追。
对于这一重大的战略性产业, 世界上很多国家,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 纷纷投入重金举全国之力进行国家层面的重点规划和部署。例如, 美国宣布将现在的机器人与上个世纪的互联网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欧盟启动“SPARC”, 这是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 力争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 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是个靠技术立国的国家, 自然也不肯落后, 将机器人产业作为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韩国制定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 在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 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2 我国智能制造初见端倪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使用打磨机器手, 作业人员从650人精简至目前的30人, 打磨效率提升2.5倍。在广东美的集团, 两个机器人焊接电子产品相当于现有10名熟练工的效率, 而且不论寒暑, 不分昼夜, 不计报酬, 毫无怨言, 只要不停电, 工作一直干, 深得管理层的青睐。在“机器换人”浪潮的推动下,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报道, 全国各地正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操作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正在运作的机器人总量的9%左右, 而2018年国内市场的工业机器人突破历史高位, 达到了75000台。在销售上, 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机器人产业更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 2018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20000台, 同比增长40%左右。根据国家有关部分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远景发展规划, 到2020年, 中国将初步形成基本完善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 培育3-5家龙头企业, 在此基础上迅速形成1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 扩大配套产品和服务体系, 迅速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广东机器人产业近年也迎来井喷式增长, 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已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超过两百家, 2020年产值估计超过500亿, 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全球制造基地的地位。
3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作用。
2018年7月底出台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8-2025年) 》提出, 到2017年, 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600亿元, 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到2020年, 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4000亿元;到2025年, 全省制造业要以智能化制造为标志, 基本建成制造强省。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 政府采取财政引导作为政策的切入口, 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 利用市场化机制对使用或研发机器人的企业形成帮扶。从2018年起, 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 连续7年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进行资助;佛山对认定为国内首台 (套) 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 省内首台 (套) 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50万元奖励;东莞则提出设立专项资金, 最高达60万元, 奖励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广东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研发活动, 取得研发成果后, 可自主决定采取技术入股方式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活动, 其受益比例不低于50%, 以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2 加强技术创新, 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在机器人的生产中, 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 占机器人生产成本比重最大, 开发难度巨大, 需要投入的资本最多。目前的技术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 可能只剩下系统集成, 所以大多数国产企业更愿意选择系统集成入手, 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所需资本相对较少, 而且技术相对成熟, 风险较小。目前我国控制器、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 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由于外商垄断了核心技术和精密零部件的供应, 我国企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如要购买则必须出高于市场将近一倍的价格, 比如日本垄断了精密减速器75%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高价购买的精密减速器占到产品总成本的45%, 而日本的成本仅为25%。由于高价采购核心零部件, 在整体售价上与国外同款机器人相比已经占了下风, 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与国外品牌竞争困难重重。因此, 我国必须要尽快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上日程, 摆脱国外企业的掣肘和束缚, 才能加快形成我国机器人产业化。
广州数控便是国产同行业企业研发的“开创者”和“领头羊”。广州数控是具有机器人系列化全自主开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 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般来说, 企业转型升级一缺资金, 二缺技术, 往往最缺的是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 利用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技术的问题更加复杂, 政府在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上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对于企业来说, 包括国外的大型企业, 都很难仅凭自身实力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很多都是通过政府出面进行组织协调, 或者是通过行业协会, 来进行技术的通力攻关。比如美国是政府大力资助军工企业进行研究开发, 等到技术在军事领域取得突破, 再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转让给民用产品开发的大企业。德国通过一个非常着名的行业协会, 法兰克福协会集聚了一大批工程师专门进行重大技术研发, 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必须完善这种服务职能, 尤其要搭建好一个公共产品的供给平台, 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急需的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
3.3 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 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加工组装能力, 因此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将是规模巨大的。到2020年,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将达到100万台, 由此需要的相关操作和应用人员至少需要20万。为应对未来的人才短缺, 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要向学生们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 在高校加快研究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可以参考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 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 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我国在文革前曾经实行过的技工学校 (包括大量的半工半读制中专) , 类似于这种体制。只不过德国的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更加完善和有效。为保障该体系的顺利发展和良性运转, 联邦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予以承担培训工作的企业一定的优惠。同时, 设立专款, 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设立“跨企业培训中心”, 支持中小企业和特殊行业的职业培训。我们应该借鉴和发展德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戴春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广东机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1/3[J].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 12, 7.
[2]王天然.机器人与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N].光明日报,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