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对信息化建设都加强了目标管理和工作部署,但成效并不明显,尤其是审计监督业务运用基本还处在起步阶段。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没有完全体现在审计成果上,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推进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存在偏差。对重要性认识不足会减弱推进力度,着力点出现偏差会导致工作进程出现瓶颈而停滞不前。现分别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主要问题、建议对策谈谈个人的体会认识。
一、基本状况
信息化应用成果目前主要局限在以审计系统内部管理为主,审计业务的运用涉及面不广。如审计操作系统较成熟,OA管理运用也日趋完善,省审计厅在组织行业审计中对地、市、州的审计情况分组进行了动态数据采集,但当前新常态下审计机关的职能重点并不是内部管理而是外部监督,在审计业务运用上,基层审计机关主要是在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挥了作用,不足年度工作量的5%,可见信息技术还没有作为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运用在审计业务工作上。
二、主要问题
(一)没有站在全局和政府工作中心的高度深入理解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
部分审计人员认为信息化工作仅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一种工具,没有意识到新常态下信息化建设是直接决定审计能否正常发挥职能作用的一项关键因素。从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来看,贯彻落实这些会议精神部署的重点工作离不开审计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审计工作要发挥李克强总理年初提出的“不可替代作用”必须抓好以下三类工作:1、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金融风险防控专项审计等;2、民生福祉改善方面的专项调查审计。如稳增长专项资金审计等;3、党中央批示和交办的重要专项审计。如自然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这些审计项目,离开大数据采集、信息化平台和相关技术手段的运用将难以开展。由于缺乏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审计人员容易在完成年度业务目标工作的情况下,缺乏进一步克服困难的钻研信息化业务的精神。
(二)信息化建设只抓硬件和计算机专业技术提升,忽略审计业务能力的提升。
审计信息化工作必须配套软硬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但这些客观条件不是真正的难点问题,真正的难点是目前审计查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查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针对问题末端定性处理,没有深入查找关键环节的问题职责,研究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弊端,采取“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模式探索出规律性的数据现象,为信息化分析提供所需要的参考数据模型,锁定审计疑点和重点。审计业务人员没有扎实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无法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这也是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本质区别和难点。
三、建议对策
由于审计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审计人员在长期实际工作中的学习钻研,因此,也决定了信息化工作不可能急于求成,建议:一是抓重点分步实施。从审计署统一部署的重点工作中选择循环周期长的项目逐项分步实施;二是组织区域性分工协作。上级审计机关对工作面宽、数据量大的项目统一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分工协作;三是加强推广交流。有代表性的优秀信息化审计项目加强推广交流。
综上所述,审计机关不仅要完成好硬件和人员配置,还要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