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国,我们儿时曾无数次在梦中勾勒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有能力将梦想用现实的笔墨书写描绘出来的人是幸福的。这就是李仁港的《见龙卸甲》,属于他自己的常山赵子龙。
从很多角度来说,此片可被诟病之处多不胜数,然在审美及英雄情结上,李仁港塑造的赵云几乎完美的无可挑剔,尽管有些深度模仿,但也是唯美的模仿。
影片脱离历史时空的约束,从一个小卒罗平安(我甚至怀疑那就是李仁港的影子)的角度去讲述一位古时候的名将。有人指责李仁港从开篇就恶搞历史,言赵云一开始追随过袁绍、公孙赞,投靠刘备的时候早已不是个小卒,其实影片的设计对赵云本来的出身并无颠覆,赵云一开始就是从小卒子做起的,跟关张差不多,区别不过是跟随谁而已。罗平安的第一句话恰是:好狗也要选个好主人。有这句话就够了,赵云仍是从乡举投军开始他的戎马一生。大概在李仁港心中,袁氏和公孙根本不值得去交待。
影片中将赵云传奇人生的真正起点安排在凤鸣山佛像前(这是一个伏笔,也是一个败笔),李仁港特别为赵云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登场。三英战吕布在这里成为了关张斗子龙。坊间关于三国武将武力排行的议论历时已久,看来如李仁港者也不能免俗,破天荒的安排一场别致的三将转轮厮杀,赵云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对张飞还小沾便宜。这个安排无论其手法是否高明,在关张赵马黄的排行上,李仁港借题给出大胆的暗示,不过这对其他三国迷而言多少有些不公平,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法子请来狄龙和那个谁给刘德华作陪衬的。
影片跳跃性叙事显得过分紧促,要把赵云戎马一生的传奇全都展现出来,浓缩在100分钟左右一部影片中,很难不作出一些删减,譬如对赵云的情感路线就没有过多地展开,关羽喊了声小兄弟,道了句完成任务再相见,这友情就算是交待了;
与此类似,影片对赵云爱情的描写就是一场皮影戏以及间或几个回忆片断,美女说句我等你,以一种再俗不过的方式完成了赵云的情戏过场。情感方面的苍白是此片的一大遗憾,倘若拍成上下集如早年的《西楚霸王》,想必赵云的形象会更加饱满。然或许在李仁港心中,赵云并不需要感情填充。英雄不必多情?在李仁港塑造的众多英雄里,割舍感情的还真不少。
除了吕良伟,谁也演不出西楚霸王的气吞山河;
除了黄日华,谁也演不出郭靖的憨直耿重、乔锋的豪气干云;
除了刘德华,谁也演不出狂放跳脱的杨过和今日这个威武智勇的常山赵子龙。这些个艺术形象是无以替代的。人们心中可能有千万个历史“原貌”的赵云,但刘德华塑造的这个常山赵子龙,几可谓之绝唱。从气质到扮相,能达到如此审美高度,未有第二人选。李仁港曾言,这个角色非刘德华莫属。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德华天王级的票房号召力,更是对他演艺人生的一大肯定,此片放映后,虽然坊间非议不断,诟病层出不穷,但是对刘德华刻画的赵云,除装束外似乎未见一语苛责。从少壮轻狂到老骥伏枥,乃至最后坐守困城的神定气闲、视死如归……刘版子龙将人们印象中的英雄豪迈书写得淋漓尽致,将一位古代军人的灵魂注入到这个角色的躯壳中,令那枪、那马连带那身盔甲都鲜活了起来。
很多观众都咒骂李仁港把原本病死的常胜将军赵云写成一个最终失败战死的结果,但我要为这个结果喝彩。将军百战,马革裹尸,乃军人最高理想,赵云生时不曾服老,李仁港在梦中成全赵云一个永远不老的传说。最后赵云匹马单枪勇闯黄泉的身姿深刻于我心中,李仁港在那一刻让书中的赵云活了。
如果硬从历史角度、写实角度去审视这部影片,可挑剔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无里头的曹婴,诸葛的诡谲,凤鸣山的地理位置,日本化的画面风格……然而若隐去赵云、三国等标签,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寓言,它可能是一部催人深省的小说,也可能是一段斑驳的壁画。
出发的目的是回到起点,人生的实质就在于我们画一个怎样的圈。
罗平安告诉还是小卒的赵云:(家乡)常山在这里,我们跟随主公在版图上走一圈,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后成个家,怀揣这个理想,赵云开始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人生需要一个起点,对于赵云和罗平安,起点就是佛堂后罗平安亲手为赵云装束盔甲的那一刻,也是在那一刻,两个人分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那之前,他们是无足轻重的卒子,在那之后,赵云一战成名,罗平安从同乡大哥变为了追影者。
与赵云同时上路的还不止罗平安一个人,那个无里头且大胆的设计——曹婴,与此同时开始了她的启蒙。耳边回响的是曹操的教导:下面的人都是你的棋子……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眼中看到的是一骑马、一条枪于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座前,将万尊之躯的祖父惊得狼狈不堪,被其卷宝剑而去。那放肆的狂笑,那毫不示弱的赌咒,那宛若天人一般的身姿怎能不深烙进懵懂女孩的内心。于那一刻,于那狂笑中,赵云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人生。
光阴荏苒,岁月如刀。一晃,赵云已是五虎大将之列,全军誓师北伐;
又一晃,五虎大将四者凋零,赵云孑然一身,任风雨飘摇。庙堂中,昔日的大将军只留下各自的盔甲,冷冰冰的金属诉说着昔日的峥嵘,用一种只有赵云方听得懂的语言。罗平安说:那里有个灵位是给你留的。赵云不甘心,他已经在版图上走了一圈,可是还没有家。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得到一些,总会不经意的失去另一些。赵云做常胜将军太久了,他问罗平安哥俩参军多久了,罗平安告诉他,从他当五虎大将算起是二十年,如果从二人离开常山算起是三十二年。三十年蹉跎,天下并没有太平,究竟为何再上战场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他只知道在战场的某个地方有些回忆被遗落了,对于他而言这是人生最后的一战(站),对于罗平安也是如此。
当他兵败退守凤鸣山,拆开锦囊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从开始到最后,他的人生只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就连主公、曹操、诸葛统统都是任老天摆布的棋子。三十年前他在佛前誓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三十年后,当他又回到佛前,就如同一个经历过轮回的灵魂回到了起点,回顾他的戎马一生,他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人只有到了生命之火熄灭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这一生其实什么也抓不住,来的时候就是赤条条的,什么也没有,自然也不会失去。
最后赵云要罗平安帮助他卸甲,就是要卸去人生的羁绊和束缚,他要去找寻遗落在战场上的回忆,那回忆是什么,是他曾经活过、来过的证明。
两个同时回到起点的灵魂,一个是赵云,他有可去寻找的痕迹,而罗平安则没有,与赵云相比,罗平安是一个原地踏步的人,当超云冲出去的那一刻,罗平安甚至没有活过的自信,因为他从没有离开起点。
罗平安就如导演的话筒,一路讲述着李仁港心中的三国和赵云。从历史的角度看,赵云是刘备的爪牙,政治的工具;
从民间传说的角度看,赵云是一个英雄,是一个传奇;
李仁港试着从一个凡人的角度,从一个生活在英雄身边的凡人眼中去了解赵云。随着赵云一路走来,李仁港心中是失落、羡慕、嫉妒乃至怨恨,因为他心中的这个赵云太完美了,完美的令凡人的李仁港自惭形秽,甚至处心积虑要看到赵云的失败。这一切,都是通过罗平安来执行的,并在最后为赵云亲手搭建完美谢幕的舞台。
胃口要大,梦想也要大。罗平安是一个凡人,但却有不凡的梦想,这是年少懵懂一路被命运左右的赵云所不能及的。赵云有能力,却从未追逐过属于自己的梦想,甚至他都不知道梦想为何物。当他穷途末路,常胜将军立于必败的窘迫中,赵云追问罗平安,难道我们真的只是上天的棋子么,如果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那还何必执著?罗平安多年来等待的就是这一时刻。影片暗示正是罗平安出卖了赵云的行军,然而他这么做并不是要害死赵云,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渴望赵云像从前一样依靠他这个大哥他渴望证明自己是赵云需要的人,需要他来拯救,他想看到常胜将军赵云的失败,却不想眼看着赵云死去。
罗平安救了赵云的命,终于在兄弟面前说出埋藏几十年的真心话,他要打败赵云,仅仅是因为他忠于自己的梦想。而赵云则对他说,一直以来他真心希望被人称做常胜将军的不是自己,而是罗平安。赵云没有自己的梦想,他前后两次说起成家,家在赵云而言,就是人生的归宿,是真谛,赵云一直以为自己掌握着命运,在最后却醒悟,自己其实是被命运推着,替他人实现梦想。这里的他人是罗平安,也是所有熟读三国的观众。这是李仁港为历史中的赵云鸣不平,世俗的理想和梦,束缚赵云千百年,在李仁港的故事中,赵云终于解下包袱,他对罗平安,也就是所有凡俗之人说,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常胜将军。
赵云对罗平安最后的嘱咐是让他转告诸葛亮,子龙找到了遗落在战场上的回忆。那既是他的归宿。将军百战,马革裹尸。这一刻我终于明白当年关羽对赵云说的完成任务再相见是什么意思,他们口中的任务,即走完人生的历程。
后记:
此片最大的亮点是美,是国人难见的高度审美。除去对赵云形象的刻画外,影片在许多方面的审美都值得大笔一书。其中对盔甲的唯美描绘想必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是的,非常日本化的盔甲崇拜,细节处甚至到普通将领头盔上的纹章。影片中赵云走进供奉五虎大将盔甲的庙堂,那一幕简直是对日本盔甲崇拜的致敬。
此外,李仁港对古代战争的审美也独具特色,大量的马上战斗,单挑、群殴无不精彩纷呈。最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刻画出来的古代军人坚韧不拔、直面生死的气概。就连于荣光饰演的韩德都是一派猛将的气魄,至死不休。颇令人遗憾的是似乎片中只出现了这么一个带名字的曹营将领,那些名将都没机会露个脸(或许就像李仁港说的,三国若拍电影,一百部也不够)。
再要说的就是几处情节安排所体现出来的镜头美感。关张助阵赵云,三人成行,并驾驰骋杀场气吞山河之美;
赵云突刺曹操不得,跃马过岭听闻阿斗的啼哭,喜极而狂笑豪气干云之美;
五虎大将受封,盛极一时装束非凡之美;
五虎相继殒灭,老迈的赵云孑然领命孤形只影的萧索凄美;
五虎庙堂中,四面陈列逝去虎将盔甲,追忆中那份沉寂落寞伤感之美;
受困凤鸣山,四小将与赵云诀别,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的军魂之美;
当然还有最后一幕,赵云卸去束缚轻装上阵,夕阳下挺枪跃马,那份独美已成绝唱。
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magicQ,前所未见的绝美女将,虽然曹婴人物的设计实在无里头,不过冲着magicQ的三个美艳扮相,无里头也值了。妖,实在是妖。
本片虽有种种令人诟病之处,然则李仁港本非描绘历史人物,他要书写的是他心中的赵云、他心中的那段三国,是故大部分基于历史角度的诟病可以不予理睬,除此之外,影片最大的硬伤还是凤鸣山起点的设计,情节可以改变,地理总不能跳跃,硬把长坂坡搬到凤鸣山,就只为了迎合回到起点的设计,生硬的难以自圆其说,大概也只能以打造场景不易来解释吧(台词还说向西呢,怎么也得向东啊,否则咋能是个圈哩)。
此片最大的遗憾是对于审美的模仿。此片美轮美奂,却美得令人心酸。据了解,负责影片的镜头剪辑的是韩国班底,而李仁港开拍前大量借鉴光荣出品的三国系列(日本),镜头语言极力模仿以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战国题材电影的导演手法,就连部分情节,如赵云突刺曹操等也有模仿真田幸村的痕迹,特别是大量武器、盔甲、番旗,简直是对日本装束的直接复制。实际上,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方方面面题材,日本人进行了很多深度挖掘和再创作,特别是对三国历史题材,今天我们要拍三国,居然要向日本人取经,这不失为国人一大遗憾。坊间恶评如潮,指责李仁港大量借鉴日本元素,颠覆三国武将形象,然而三国武将究竟是个怎样的形象,赵云是个怎样的形象,其实我们是说不出来个所以然的,到头来,我们设计过的所有赵云形象,全都不敌刘版子龙,这其中日本元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