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帆 丁一献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以习近…小编为您整理了《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社会宏观发展和人类历史浩荡潮流的高度,本着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为了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长治久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与持续繁荣而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和全球治理思路。
这一理念和思路,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是革新人类发展思维模式和拓展人类交流互鉴方式相支撑的结晶;是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和指向清晰、价值明确的实践路径相作用的结果。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但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大国担当、展现了大国形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阐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方面是对国内治理效能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进一步发挥国际作用的能力、信心和底气的昭示。
当今世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复杂交错、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相互交织,要求各个国家必须以自身的制度为依托,在开放包容、理解互信中积极寻求合作来加以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风险并存。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更为必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无论是范围还是程度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进而也就出现了利益共同享有、责任共同履行、风险共同承担的基本趋势。这就要求世界各个国家坚持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的理念,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直面世界性问题。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国家制度优势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承担起大国责任、展现出大国担当。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首先是要维护好本国人民的利益福祉、满足本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再小的问题放置在中国具体的背景下,都可能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中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世界的问题,这是中国的首要国际责任。同时中国也只有首先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挥国际作用、承担世界责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生产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既是中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先行积累,同时也是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贫困人口减少、地区稳定安宁、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做出的中国努力和中国贡献。
中国制度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的发展稳定提供制度借鉴与治理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所实现的巨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的治理效能。这种效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这一制度体系的领导力量,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得党的自身优势成为了制度优势的重要来源,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有效发挥。二是这一制度的实践逻辑,即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使得制度效能得到了充分保障。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得制度本身成为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设计运行和效能发挥的制度体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以及这一制度的优势和治理效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照与启发。这样,一方面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因为制度的相互借鉴而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互信、促进与实现;另一方面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成为了理念的认同、实践的展开,更是经济的合作、文化的交流与制度的包容与互鉴。因此,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经验和有益借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中国制度始终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注入了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世界各个国家在应对全球问题和世界难题时能够守望相助,需要在精神层面不分民族国家、不分种族人群的团结与凝聚。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携手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共建共享的共同体意识来充分发挥国际作用,积极促进全世界共同努力,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来实现经济全球化、以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来应对政治分歧、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理念来应对文化交锋、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来应对安全争端。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包含了实现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必须致力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福祉。中国经验的有效性、中国援助的真诚性、中国反应的积极性、中国答案的科学性,正在为世界人民展现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光明前景,这增强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源和技术保障,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2
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是根植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及时预防矛盾,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因此,学习并发展“枫桥经验”,对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总的来说,“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即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智慧化和专业化水平。其中,“枫桥经验”最核心的一条便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将党建作为贯穿于不同类型社区治理的主线和灵魂。学习并发展“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要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打造党建示范品牌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党组织新活力。要注重党建品牌引领与社区服务相融合,聚焦特点与亮点,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措施硬、受欢迎的基层党建创新品牌和党建标杆社区。此外,在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下,要积极鼓励社区自发形成的居民自治组织有序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倡导居民的事情居民自己做、矛盾不上交,进而形成自治与共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2
助力居委会自治功能回归
社区治理的最高目标,是在政府提供初始平台和第一推动力的基础上,社区走向自我治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轨道。当下,从政府—社区的角度来看,基层社区的多项工作任务均由政府交办,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安置、收费收款、低保申请等等,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承担了大量本应由基层政府部门承担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任务,使自己深陷于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中,大大加重了自身的行政色彩。由此出现了功能不清、角色错位等问题,致使居委会不但没有成为居民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反而成了基层政府的“手”和“脚”。对此,要改变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让居委会回归“自治”,必须要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和全面推行“居站分设”。一是深化社区减负增效,根据中央、省市对社区减负的文件要求,对居委会的工作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行政(公共)事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大力推进社区减负,让社区逐步向纯粹社区治理职能回归;二是全面推行“居站分设”,实现每个社区建成1个社区服务站,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居站分设”,把居民自治性事务和政府行政性事务分开、分清。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 3
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生根的有效触点和重要载体。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数据思维、互联网技术、智能化平台等新手段应用于服务新时代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社区综合治理发展的方向。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打破信息孤岛、全面掌握社区居民需求动态,做到及时对接和精准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而达到更快速、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治理服务效果。
当前,加快智慧社区建设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与共享政务服务,将“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资源向社区延伸,整合共享社区资源,推动“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提高基层社区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优化办公流程。二是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通过建立“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储存和管理智慧社区数据资源、依托信息平台开辟社情民意征集反映渠道、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基层社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加快社区安保监管系统建设,推进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多方联动、多网融合、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等。四是加大调研走访力度,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应用项目和服务成效等工作的宣传推广,依照社区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智慧社区发展规划,最后实现智慧社区全覆盖,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4
提高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水平
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要增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觉度。但是,有效的公众参与不是公众个体行动的简单汇总。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公众参与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推动公众有效参与社区治理,需要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多主体联动。提高居民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参与水平,要健全社区“参与式协商”民主自治机制,梳理议事协商形式、议事协商规则、议事协商流程,将涉及居民利益的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协商议事范围。通过“居民提议、党组织引领、工作站服务、居委会发动”的工作模式,创新社区事务的协商形式,拓展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渠道,鼓励更多社区居民切实参与到社区事务的治理协商中,扎实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大力弘扬“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先进事例。通过社区参与式协商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在参与自治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成社区的善治。
发扬制度优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体会5
打造社区治理高素质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社区综合治理亦是如此。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任何好的制度、机制、平台和技术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去实施,并在实施中因地制宜地创新和优化。换言之,社区人才队伍是落实具体工作措施的关键与核心。然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却是当前社区治理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短板。因此,创新激励机制,打造社区治理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激励机制,需要综合运用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手段。正向激励包括对业绩突出、能力显著的社区工作人才,采取嘉奖、评优、培训等多种方式,设立灵活的表彰奖励机制,逐步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以此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争先创优的职业热情;负向激励包括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工作3年内未取得社工职称证书或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在实施创新激励机制的同时,要配合科学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等级调整、薪酬待遇核定、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对社区人才队伍实现绩效考核兑现,奖优罚劣,进而达到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