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双江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总结材料

  • 其它
  • 2019-09-12 21:10:41

全县计划1个贫困乡镇(勐勐镇)、17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减少贫困人口8831人以上。我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工作必…小编为您整理了《双江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总结材料》,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2019年,全县计划1个贫困乡镇(勐勐镇)、17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减少贫困人口8831人以上。我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找准问题与补齐短板并举抓整改。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强力推进整改工作。一是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原规模为2166户8169人(建档立卡1001户3784人),其中,集中安置点22个1175户4337人。经摸底核查,剔除集中安置点1个31户90人,剔除其他安置不符合搬迁政策的599户2169人。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为1536户5910人(建档立卡660户2548人),其中,集中安置点21个753户2827人(建档立卡427户1638人)。二是分类消化整改贫困户面积超标、举债建房问题。2月28日前,660户建档立卡户中已启动建房583户2291人。第一,对建房面积不超标的302户1348人,按照新政策兑现补助后,253户1189人用补助资金可还清已获贷款,实现不举债建房;49户159人按新政策兑现补助资金后,户均还欠款2.2万元,通过扶持发展“短平快”产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年内可以还清建房贷款,实现不举债建房;第二,对建房面积超标的281户943人,按照新政策兑现补助后,134户544人用补助资金可还清已获贷款,实现不举债建房;147户399人按新政策兑现补助资金后,户均还欠款5.7万元,由县级平台公司认购超面积部分产权,与农户签订房屋产权回购协议,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帮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确保户均年可增收2.7万元以上,2年内还清建房贷款,2019年以前购回产权;第三,对2月28日后建房的77户257人,严格按新政策执行,严控建房面积,加大产业扶持促增收力度,确保不举债建房。三是抓好建新拆旧和复垦复绿工作。目前,已建新拆旧706户,复垦复绿274户。对建新未拆旧的830户,在新宅入住后,1个月内完成拆旧工作;对未复垦复绿1262户,拆除旧房后10天内复垦复绿,签订协议,落实政策,推进整改。

  健全体系与创新机制并举压责任。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抽调各行业部门一名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到指挥部统一办公、统一指挥、统一指导,形成合力抓推进、抓落实。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负责综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述职、每半月工作情况通报、末位约谈制和驻村工作队员召回办法,压实各级责任。

  长期增收与短期增收并举谋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树立产业扶贫思维,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方式,确保群众在产业扶贫中稳定增收。夯实产业基础,确保长期增收。县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巩固提升甘蔗、烤烟、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发展咖啡(坚果)、生物药业5万亩,确保贫困户产业化基地人均达9亩以上,人均增收690元。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对县域企业在项目申报、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户,提升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能力,吸纳贫困群众进企就业320人,新增就业130人,贫困户人均增收142元。抓实“短平快”产业,助推当年增收。扶持养殖贫困户3100户;扶持种植贫困户1200户,辐射贫困人口11200人,人均可增收70元。提升劳动技能,助推务工增收。举办“千人培训计划”68期17400余人次,培训水泥工、钢筋工、电工等农民技术工匠1200多名,组建27支务工小分队,以指导帮助群众参与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房屋建设就近务工,新增贫困户转移劳动力410人,累计转移3600人,贫困户人均可增收220元。创新产业机制,实现持续增收。建立“村党组织+贫困户+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与云南双江三祥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投资收益、基地建设、培训就业方面进行合作,辐射4乡(镇)6060户23079人贫困人口,人均可增收242元。勐库、大文、忙糯三个乡(镇)统筹整合产业发展扶贫资金500万元,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扶贫机制的创新,辐射贫困人口27387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覆盖,年人均可增收202元。通过以上措施,实现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即解决了当年增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长期稳定增收的问题,确保能致富、可持续,2017年人均可增收1300元以上,且将逐年增加。

  卡内人员与卡外人员并举改危房。坚持“安全为本、减轻负担、扎实推进、明确责任”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建房补助政策,同步推进卡内贫困户与卡外贫困户的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全县开工建房7593户,其中,贫困户2810户,占全县贫困户4495户的62.5%,竣工率为80.2%;2017年全县计划建房5262户,已启动3182户(贫困户1237户)。目前,未启动的448户贫困户,将于5月份全面启动,加快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房建设,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对C级危房原则上采用加固方式改造,对原址拆除重建的严格控住建房面积,一律不超标建房,严格把控贷款规模,根据建房户的建房与发展需求,因户施策,审定贷款规模,严格把控举债规模,根据贫困户实际,因户施策,在建房和产业发展上不形成较大负债,原则上负债金额控制在1至2年时间可以偿还的范围,积极与农行合作,启动“美丽乡村民居贷”,政府注入风险补偿担保基金1000万元,以1:10的比例获得建房贷款,为建房贫困户提供3万元以内贷款,连续3年年利率3%贷款贴息补助,确保安居房建设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并举惠民生。坚持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以建制村通村油路(水泥路)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启动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38个直过民族村357.5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过滤池40个、蓄水池30个,铺设饮水管道225公里;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施好贫困山区“全面改薄”项目,建成24所幼儿园;不断推进规范化卫生室建设,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对标对位,今年计划脱贫退出的17个贫困村,道路硬化、通动力电、饮水安全保障、标准化村卫生室、广播电视覆盖率、网络宽带覆盖率均达到标准,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均达100%,未建的39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已全面启动,9月份前可全面建成。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七改三清”为主要内容,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年内建成垃圾池400个以上,焚烧炉70个以上,污水处理设施50个以上,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绝不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小康社会。

  智志双扶与群众参与并举生动力。推广“六个共同”经验,“挂包帮”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双承诺”制度,挂钩干部在政策落实、安居房建设、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就业就医就学、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方面向群众作出承诺;贫困户在安居房建设、产业发展、遵纪守法、村组管理、勤劳致富、公益事业、环境卫生、子女入学、邻里和睦、生活习俗等方面向村“两委”作出承诺,2016年以来全县“双承诺”事项达7.5万件,已履诺6.4万件。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感恩教育,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改变“靠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谁穷谁有理”的等靠要思想,群众共参与投工投劳7.8万人次大干公益事业。对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120户贫困户进行表彰,每户发放500元现金奖励,激励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营造了“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扶贫资金与社会力量并举聚合力。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整合用好中央、省、市涉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农发行贷款4亿元,累计整合资金8.9亿元。争取国开行贷款3.6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宣传发动社会参与,17个中央、省、市单位挂钩双江,帮助争取脱贫项目36个,争取资金4000余万元,县内26户民营企业挂钩帮扶24个贫困村,向县委、政府作出了“优先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企业用工优先在贫困户家庭中招录,优先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产品”等承诺,在资金支持、劳动力培训、社会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参与脱贫攻坚,帮扶资金达103万元。

  建强组织与干部管理并举强保障。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抓手,深入实施“11216”党建示范提升行动,在全县选树1个乡镇、12个村(社区)、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链、易地搬迁点建立党支部150个,实现应建尽建,做到脱贫攻坚开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抓好“双培养”工作,把3名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干部,98名村干部参加专科学历教育,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深入实施“互联网+党建”,推动电商扶贫见成效,发放1200万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保障,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达5个,3至5万元以上达9个,1至3万元以上达10个。按照市委对乡镇干部“不能走读,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有感情,镇得住村干部,有点办法”和对村干部“公道正派,明来明去,有点办法”的要求,加大乡村干部教育管理,开展农村党员“三亮”活动,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大力弘扬“临沧作风”、跟上“临沧速度”、看齐“临沧效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