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小编为您整理了《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如何做到守土有方,既考验啃硬骨头、挑重担的勇毅和担当,又考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谋略和能力。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甚至空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这次危机,通过这次大考,光有勇气和信心是不够的,必须善于把握规律、讲求科学方法,努力提高把握全局、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可掉以轻心。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守土有方。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积极作为、善于作为,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力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做到守土有方,就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统筹谋划,加强科学研判和动态管理,下足细功夫,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比如,在防控策略上,要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信息,不能瞒报漏报,一旦发现疫情要实行精准管控。在防控手段上,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科学化水平。在防控力量上,继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筑牢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全国各地的防控形势并不相同,防控工作各有侧重,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这场疫情防控大考再次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广大党员、干部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其规律与特点,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使自己在工作中成为行家里手。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i党员心得体会2
以“全周期管理”重塑基层治理格局
基层处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能否有效激活基层防疫“神经末梢”,既考验着各级基层组织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也检验着基层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周期管理”是着眼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提出的新理念新主张,成为重塑基层治理格局的一把新钥匙。
作为现代企业运营中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理念,“全周期管理”注重把管理对象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生长的生命体,从其结构功能、系统要素、过程结果等层面进行全周期统筹和全过程整合,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从前期预警研判、中期应对执行、后期复盘总结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真正做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权责清晰、系统有序、运转高效。将“全周期管理”引入基层治理领域,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就是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城乡治理短板、弱项及缺陷,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方法,建构基层治理完整链条,从源头到末梢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管控,打造多主体、跨区域、差异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构多主体参与、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最有效防线。但是,基层疫情防控并非单一主体能够有效应对,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同配合。从这次疫情应对来看,现有基层治理体系的运行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在党委、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中,社会协同参与治理的力量尤须加强。此外,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需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既要抓好属地领域防控,又要协同应对重点区域和全国防控大局,这更加需要基层各级组织、部门、机构和人员进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应对作战,打破传统治理体系的“条块分割”格局。显然,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基层治理“困局”,“全周期管理”理念的注入,就是要在时间、空间和层级上进行再造,进而改变基层治理主体内部、各层级治理主体之间以及治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架构,建构一个治理主体更多元、治理层级更明确、治理机制更联动、治理边界更清晰的基层治理新体系,以推动基层治理迈向多元、自主、集约、协同、高效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统筹基层常态化治理和非常态化治理。一个高效健全的治理体系,往往包括常态化治理和非常态化应急治理两个模块。目前,基层治理体系主要依据处理日常事务的常态化治理需要进行设计,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整体配套机制、动员能力还不够健全。从这次疫情应对来看,当常态化治理切换到非常态化响应模式时,基层治理在资源动员、应急处置、协调配合、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就是要注重科学统筹,防患于未然,既要解决常态化治理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一刀切”的问题,也要解决非常态化治理危机动员响应时的应急处置不力、统筹调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正是鉴于基层治理的复杂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提前做好预警和风险防控,通过有效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让基层治理各环节、各层次、各领域形成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治理格局,从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的韧性,提高基层应对疫情等重大风险灾害的能力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就要求基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统率作用,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创新构建服务群众机制,在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中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全周期管理”理念引入,就是要构筑职责清晰、统分结合、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机制,通过“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以“网格化”模式有机统合基层群众的痛点和治理的难点,按照精细、精确、精益的原则,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技术,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差异化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从而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总体效能。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3
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是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更是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要看到,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建是城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些年来,社区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居民的构成以及居民对生活的需求都日益多元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如何通过社区发展治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社区党建在组织建设层面得到了重视,党的组织在社区层面实现全覆盖,全国各地都涌现了不少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北京在全市选择100个小区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试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在社区成立党组织、派党建指导员,着力实现“应建尽建”“应派尽派”;再如,天津河东区在深化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性系统性建设的同时,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切入,探索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有效统筹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总的来看,北京等地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也要看到,其成效还是初步的,还有不少弱项需要加强、不少短板需要补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总结北京等地的实践经验,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北京等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抓住了城市居民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今后,应进一步把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党建的服务能力当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大事,认真抓紧抓实抓好。
其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北京等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抓住了党的建设这个龙头,有利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今后,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要完善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和体制,通过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保障社区党建和服务的空间、资源,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其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北京等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构建城乡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今后,可考虑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党建为龙头,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单位“四社联动”,发挥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多种优势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其四,坚持重心下移、重在基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北京等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有益探索。今后,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的事情,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通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其五,坚持改革创新,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动力。北京等地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今后,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凝聚各方力量,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单位等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着力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4
科技为战“疫”赋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下,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拥有强大科技力量的支撑,才能更加精准有效地防控疫情,掌握战“疫”主动权,打赢疫情防控之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科研攻关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战“疫”部署中,科学防控始终是鲜明的主线。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他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两个多月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研攻关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
科技为科学认知赋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第一个难题就是它的“新”,疫情防控急如火,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与时间赛跑,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病毒的来龙去脉,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体系。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组成科研攻关组,利用高效的科技手段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从难度大、风险高的引领性研究入手,开足马力推进研究进程。首先,快速判断出病毒类别、从样本中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快速诊断和药物、疫苗研发赢得宝贵时间。而后,又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监测技术体系,并不断升级准确率、灵敏度和便捷化水平,疫情得到有效监控。同时,科研攻关组不断推进对病毒致病机理和传播规律的研究,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全面分析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在科技的助力下,疫情爆发后短短几周内,新冠肺炎已不再那么神秘莫测,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与底气愈发坚定。
科技为精准防控赋能
新冠肺炎传染性非常强,在尚未有特效药治疗、疫苗预防的情况下,高效精准的疫情发展模型构建、传播路径追踪、社区公共管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几大关键点。
高新技术产业加紧发力,应用在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针对公共场所发热筛查难题,各式人工智能测温系统快速识别发热患者,为机场、火车站、医院等人员高流动高密度区域的检测排查提供便捷,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基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为政府掌握疫情发展概况、追踪传播路径、科学决策部署、优化资源配置,为民众了解周边状况、排查自身风险、在线智能问诊、掌握防疫知识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借助5G网络运行的智能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担起空中巡逻监测、喷洒消杀药物、动态广播防疫信息、无接触配送物资等重任。云计算,5G网络让远程办公、线上课堂成为现实。智能机器人、虹膜识别技术为安全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撑。区块链等技术打通物资流通堵点……科技在疫情防控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特殊时期高效科学地进行社会治理管理的强大后盾,让群防群控有了智慧手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为战胜疫情增添砝码。
科技为高效诊治赋能
在疫情防控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及时高效地治愈了大量患者,大大缓解了现有医疗系统的救治压力。这两所主体由板房迅速搭建完工的应急医院,显示出高超的科学统筹水平,凝结了无数现代化“硬核”科技手段。“鱼骨”状的设计布局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BIM模拟施工技术高效优化施工方案、缩短了建设周期。高科技集装箱式构造加速完工进度,UPS 电源提供应急供电,负压系统为气流“导航”。“三层防护衣”滴水不漏,物理隔离上层建筑物与地下水和土壤,杜绝二次污染。5G网络及云计算技术构建了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系统,丰富了临床手段、提高了诊治能力。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降低医护感染风险……此外,AI算法和云计算的应用也在辅助疫苗、药物研发中攻关,目前我国疫苗研发总体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五大技术方向疫苗研发进展顺利,为国内和世界战胜新冠肺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鼓舞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战斗意志。
我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密度大,医疗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疫情是对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大考,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疫情下,科研关乎生命,科技成果应用到抗疫战场,极大地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战斗力。我国科技抗疫的速度和成效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国家战略安全和稳定环境。
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虽已经过去,但是世界各地疫情却在不断蔓延,疫情无国界,科技亦无国界,中国第一时间与国际社会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信息、搭建相关数据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赞扬。
病毒不会离人类而去,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医疗科技领域的团结协作,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才能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制胜力量,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5
摆正法治思维“校准仪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既需要用好“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也需要用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武器”,向法治寻求增强“社会免疫力”、提高“整体战斗力”的良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防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破解疫情防控难题,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才能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实效性。疫情防控会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也还有不健全、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在疫情防控的应急状态下,再忙不能忘法,再急不能违法。
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疫情防控工作各方面,法治正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行为准则。但是,在矛盾繁多、任务繁重的基层治理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进退失措、朝令夕改,喜欢找“偏方”、走“捷径”,执法不规范、执法尺度不统一,执行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对敏感棘手问题只想尽快“摆平”,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执法不公、乱作为。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既需要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依法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也需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党员干部必须运用法治的“校准仪”,经常“放大”思想自我审视,经常“聚焦”工作查漏补缺,经常“标注”导向走正途行大道,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切实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依法办事有形,法治思维无形。法治思维不会与生俱来,法治思维的提升更不是一天两天的简单事情,必须持之以恒培养,变成自发的工作需求和精神追求。为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依法治国的思想,上好法治必修课、练就法治基本功。对困扰甚至阻滞法治思维提升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必须深入辨析、清醒认识,自觉锻造更加有效的学法尊法推动力、守法用法约束力。必须坚守“底线”,决不触碰“高压线”,牢牢地把法的威仪、理念、规条刻在心灵最深处,知责清醒定位、担责真心敬畏、尽责积极作为,始终办事依法、令出合法、行必守法。
拱固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党员心得体会6
千方百计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判断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新的重大变化,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扩大投资消费、夯实农业基础等方面部署了宏观调控“组合拳”。我们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审时度势、坚定信心、统筹兼顾、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同时,又出现一些新的风险挑战,主要是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基础上,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考验。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培根”与“固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乘胜追击,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为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拓展更加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与空间;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耕细作,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把“六稳”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就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言,就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准确把握宏观调控重点目标,有的放矢,协同合力,打出管用有效的“组合拳”。
一是夯实农业发展之基,巩固实体经济之本,切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与国外疫情蔓延伴生的抢购现象提醒我们,惟有夯实农业之基,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稳。因此,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首要目标,就是抓紧组织好春管春播,继续抓好生猪产能恢复、解决好畜牧水产养殖面临的困难,加快把支农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确保农业生产和重要农副食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同时,还要锁定实体经济这一重点领域,紧扣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这一主线,加紧疏通地方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通过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手段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通过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国际货运畅通。
二是对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冲击的严重后果要估计充分,精心做好扩大内需这篇大文章。眼下,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欧美发达经济体深陷其中,困难重重。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若要把疫情冲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最为可行的思路与办法,就是立足自身、扩大内需。消费方面,要聚焦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重点目标,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投资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不失时机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是用好宏观财政和金融这一对重要的政策工具和抓手。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正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经济发展补充元气;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实体经济增添内在活力。
时不我待,形势逼人。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我们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