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对全人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这次疫情是一堂严肃的政治课,告诫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能力之治。 面对突如其…小编为您整理了《一场疫情给我们上了四堂课-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对全人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这次疫情是一堂严肃的政治课,告诫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能力之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科学研判、果断决策、精准防控,以强大的动员力、凝聚力、协调力、执行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并且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分享战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回顾这次疫情,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检视。如果多一些见叶知秋的敏锐,就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如果强化大局观,就不会出现半路扣押防疫口罩的闹剧;如果有务实为民的情怀、守土有责的担当,就不会有“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
抗击疫情是特殊的课堂,也是一块试金石。它让全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也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能力的考问。我们要善于从政治高度、用政治视角去审视和总结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更加紧迫地克服能力恐慌、增强斗争本领。
这次疫情是一堂沉痛的卫生课,倒逼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化健康之治。
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城市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块面。这些年来,各级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但在疾控体制、科研及基础设施投入、城乡统筹平衡、人才队伍建设、防疫物资储备、应急管理等方面也不乏短板、漏洞和弱项,公共卫生的“免疫系统”还较为脆弱。
要着眼于常态化防控,切实把建设健康城市、保障人民健康摆到重要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优先发展原则,冷静分析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挑战,全面重塑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地、落细、落实。
要进一步做实应急预案,坚持平战结合,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健康大数据资源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完善重特大疫情防控和快速应急救治处置办法,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构建区域性快速联动、互济互助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和供应链条;进一步织实预警网络,前移疫情预防关口,形成多点、灵敏的监测与追溯“哨卡”。
要进一步抓实医卫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培养知预防、懂治疗、能应急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健全职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进一步夯实基层和基础,优化医卫资源投入结构,充实区级疾控中心、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设备,并积极引导各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
这次疫情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警醒我们必须注重依法防控、优化规则之治。
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抓紧研究完善应急和常规状态下的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性应对风险、化解矛盾,是疫情给出的又一个深刻启示。
要适应突发性需要。在紧急情况下,立法、司法机关应快速响应,依法赋予和支持政府行使紧急行政权,出台相关措施平衡应急状态下的社会关系,化解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
要把握耦合性要求。对国家尚未立法、本区域有必要立法的,如构建和完善地方应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及时组织在现有法律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内的地方立法,从制度层面补短板、堵漏洞、强供给;对不合时宜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紧梳理、评估、修改或废止。
要彰显权威性执法。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前提下,从严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从严打击抗拒疫情防控、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从严监管市场、食品、药品安全。
要提升个体性自觉。通过普及法治常识,引导民众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理性看待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依法优先保障个体的基本健康权利,进而发挥每个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健康责任。
这次疫情是一堂现实的生态课,昭示我们必须珍爱自然环境、深化文明之治。
从急性传染病来看,很多感染来自野生动物。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就有越大的机会传染给人。我们必须正视生态环境之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性,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入手,健全和落实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节约高效、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自然生态和生物保护,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扫除滥食野味的陈规陋习,成就物我相依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