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党员我们为什么要学四史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 其它
  • 2021-02-09 02:14:37


我们为什么要学四史?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 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 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加强高校的党史 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既非常重要,又非常迫切。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 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党的历史是 中国共产党和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善于从历史经验 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养料,并把总结党的历史 用党史教育全党作为统一思想 端正党风 继承传统 开辟前进的重要一环。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此刻 大家在 钻研党的历史,这个钻研是必须的。假如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晰,不把党在 历史上 所走的路搞清晰,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作为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重要源头,陕北公学自创办初就开设了 “ 中国革命运动史”“ 中国问题”“世界革命史”“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毛泽东曾10多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 中国革命问题。由此开始,党史教育贯穿整个民主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下的 中国大学教育也形成了 重视党的历史 学习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历史宝库 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并在 此基础上 提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科学理念,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党史 国史,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将党史 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 学习与钻研提高到了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为“四史”教学钻研指明了 方向,明确了 目标,提供了 遵循。

  “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高校在 开展“四史”教学过程 中,首要的就是把握其政治性,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 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 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主要讲的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概言之,即党的不懈奋斗史 理论探究史 自身建设史,反映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 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具有 鲜亮的政治属性。“四史”教学目的在 于通过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熟悉现代 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熟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选择 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历史观是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四史”教育的方向假如发生偏差,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 这方面,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教训。把好“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结力和同心力。反之,一个国家假如呈现对自身历史的认同危机,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自身安全就无法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就无法巩固。从目前全国的教学情况看,在 把握“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 学术导向方面,一些高校还存在 着含糊熟悉,简单受到社会上 错误思潮的影响。譬如,国内外有 人肆意断章取义 捕风捉影,其拼凑起来的“钻研”严重偏离历史原貌;还有 人有意歪曲史实,甚至杜撰“历史”,在 个别媒体特殊是互联网上 大肆散布和传播旨在 抹黑 歪曲和诋毁党史 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言论,对部分青年学生产生误导和消极影响。有 鉴于此,正本清源 加强“四史”教育,高校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 第一位。否则,非但许多历史的原貌搞不清晰,还将影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和高校思想稳定。

  把握“四史”教育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带来价值认同的最大化。这种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带有 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思想上 的统一 行动上 的一致。因此,共同的历史观可以被视为一种软权力资源或具有 整合作用的“社会水泥”,旨在 用来塑造社会的“普遍共识”,赢得大众的积极赞同。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通过有 效传授 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国家管理的认同,这正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当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同步交织 相互激荡,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巨大变化,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深受全球化 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思维更活跃,权利意识 平等意识 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生活上 去 中心化 碎片化明显。他们虽然具有 一定的思量能力,但仍然处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简单在 生活 学习的压力下 互相激荡的多元化社会 中迷失自我。与此同时,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不时沉渣泛起。特殊是那些自称“价值 中立”的民间钻研者的解读更具误导性,有 人甚至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 新自由主义来夺取历史解释权;一些青年学生受错误思想影响,不愿认同主流的历史观点,生怕被贴上 标签;还有 一些大学生在 熟悉上 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四史”完全割裂开来。在 这种情况下,传统“四史”教育的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 巨大的意识形态“真空”。因此,大力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四史”教育,已成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 这一背景下,高校“四史”教育作为带有 鲜亮价值取向的“历史课”,不仅需要讲好传授好党史 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知识,更要环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拥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 用之才。()

  授课形式也要从教师一言堂向问题启发式转变。在 教学 中既要坚持系统传授,也要善于设疑引思,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个问的要点,不是去问“是什么”,而是要问“为什么”,让学生在 “四史”的 学习实践 中去思量和辨析,提高 学习爱好,勇于思量知识,勤于钻研理论。

  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着力 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青年有 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 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 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 中国青年要有 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我们国家最好的时代,肩负着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熟悉自身的历史使命,更好地把握此刻 中国发展的大势,树立自己的使命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志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贯穿起来,实现个人成才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 机结合。因此,高校“四史”教育的一个基本教学逻辑就是从讲党的历史知识开始,从建立学生的正确历史观着眼,最后落脚到让学生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四史”教育虽是讲历史,却又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是和当代 中国政治密切联系。它的根本任务在 于服务现实,告诉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增强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故而,以史鉴今 立德树人就成了 “四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在 这个方面,加强高校“四史”教育对立德树人 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具有 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加强“四史”教育有 助于解决历史教育为谁服务的价值观问题。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立足点,“四史”教育同样以这一点立足。“四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导向正确”。惟独 方向正确了 ,才干够正确熟悉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主流和本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内在 规律,让广大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 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 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 改革开放。[]

  第二,加强“四史”教育有 助于解决观察历史和分析历史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四史”涉及时间长 内容多 范围广,不仅需要了 解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还需要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有 全面把握。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学生要深入历史发展过程内部去理解掌握其脉络和规律,就必须掌握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 这个里面,惟独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学生才干正确地揭示本质 把握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深刻熟悉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 主流和本质,进而在 现实的大风大浪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占据理论制高点,保证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加强“四史”教育有 助于解决国家育人育才和增强学生使命担当问题。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 中育人是本,因此必须将立德放在 育才的首位。在 大学这个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要害时期,“四史”教育需要把育人育德思维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量为什么进行“四史”教育 做什么样的“四史”教育和如何做好“四史”教育这三个基本问题,坚持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在 教学 中坚持把“四史”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密切联系在 一起,为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力争培养出更多具有 家国情怀 创新能力 全球视野和引领时代的一流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