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 禁塑已经是社会共识,但长期以来不仅一直面临落地难问题,还越“限”越多。比如垃圾袋 超市里免费可取的连卷袋,快递 外卖的塑料外包装使用量更是有增无减。升级版“限塑令”能否带来“减塑”行动力升级,如何推动限塑 禁塑真正落地?备受民众关注。
限塑的侧重点不应该放在“限用”上,而应该把功夫下在“限产”上。从源头断水,肯定比在下游修坝聪明。用经济杠杆管住生产厂家,自然市面上就少了塑料制品。很明显,从需求侧着手限塑,远不如从供给侧调整来得直接有效。限塑政策虽然规定禁止生产 销售 使用超薄塑料袋,但缺少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塑料袋生产的具体措施,部分小作坊投机钻营,暗地里继续生产,集贸市场销售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动小商贩一直频繁活动,导致禁而不止,“白色污染”不降反升。
立法禁塑势在必行。早在2015年,吉林省就开始禁止生产 销售 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塑料餐具,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既然有了试点,已经运行了四五年,就应该进行全面评估,在完善替代品保供措施的基础上,全国范围内立法禁塑。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严禁各地生产 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顶风生产的,发现一起严惩一起。除了加大监管生产源头之外,不妨把违规生产 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 个人的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倒逼其遵规守法。
所谓源头治理,首选是管住生产厂家。限塑是政府行为,不能仅靠商家行为自觉。政府职能部门在塑料制品生产的审批 监控 执法环节中把住关口,市场上自然就没了不合格塑料制品。除了堵死源头之外,还可通过政府补贴,对使用环保袋给予一定奖励,鼓励更多人回归购物备袋的习惯。
塑料制品大行其道,也说明市场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替代品。现在使用的环保袋,大都又贵又沉,与塑料袋相比,没有性价比优势,缺乏竞争力。研发物美价廉的环保袋,也应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方面。作为过渡手段,鉴于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比传统塑料袋价格要贵得多,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给环保袋生产企业一定补贴,把环保袋的价格降下来,让限塑令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