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精选

  • 其它
  • 2015-02-24 03:34:15

  (篇一)

  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二)车的更替

  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三)房的变换

  记忆中的老屋,古朴而纯真。那一排排青土垒成的墙面,麦秸铺成的屋脊,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儿时对生活的憧憬。父辈的那代人,劳作了一日,回到了冬暖夏凉的土屋,抽一袋旱烟,洒去了一天的疲乏。在那个淳朴的年代,在他们的灵魂里,对土地的依恋宛如婴儿对母亲一般的难舍难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大集体的日子里,生活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而已,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那个简朴的土屋迎接着我们的出生。现在这所有的一切便成了永恒的思念。

  改革开发的一声春雷,惊醒了中国沉睡的土地。我们接过曾经是儿时当玩具的那把锄头,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火热的耕劳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建房是农民的首选。于是,一排排青砖红瓦的房屋取代了昔日的土墙,抹上了水泥地,让潮湿的泥土换作干燥舒适的新空气。

  随着抗震安居工程的开展,现在农村有些农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或下了两层地基的房,住的宽敞明亮,真正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

  **年,弹指一挥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感受了太多的惊喜,我们生活由贫穷变富裕,由单纯追求温饱到安逸享受生活,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成果。记得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呀,正因为有了人们的不断奋斗和摸索,前进的道路才变得通畅,因为有了人们的相互协作,才有了今天的可喜变化,因为聚合,所以成功。但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深入,我们的生活更得以锦上添花!

  (篇二)

  改革开放**年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列强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开始慢慢苏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年,风雨兼程;**年,阔步前行;**年,见证辉煌。 **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年的沧桑巨变, **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 **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 **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8~ **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 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改革开放的 **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 **年。自粉碎“四人帮”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年香港回归; 99年澳门回归; 1999年面对南方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 2003年面对令人闻风丧担的非典疫情; **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 8.0级特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又一个磨难阻击在脚下。中华民族的博大精神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得以体现与凝结、升华。

  改革开放的 **年,是教育科技事业稳定发展的 **年,自邓小平爷爷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我国的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行,从 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成功到 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再到 **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机的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搜索中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到 **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的腾飞,没有科技的迅速发展,没有国家的强盛,就不会实现高新技术集成的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更不会有中国人的飞天圆梦。

  改革开放的 **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 **年, 19**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国奥运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 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 32枚,位列金牌榜第 2位。

  而 08年奥运在中国举行,同样战绩辉煌。

  在改革开放 **周年之际举办北京奥运会,让人惊叹历史如此巧合又意味深长。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厚的物质基础,让我们有能力举办奥运会;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们在首次申奥失利之时,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最终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奥运的申办、筹办、举办,见证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走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而自豪。

  (篇三)

  我家的变化

  我家位于**老城西**多里。上世纪70年代,我们是一个7口之家,奶奶**多岁,妈妈长年身体不好,我们弟兄3个年龄很小,全家人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当时农村都靠挣工分吃饭,由于我们家劳动力少,每到年终决算时,总是扣除夏秋分的口粮外,还欠生产队里款。就算是这样,一年下来还要差两三个月的口粮。为弥补全家的口粮缺口,妈妈每次回姥姥家总要带一些地瓜干回来,有时也带几个馒头回家,在每天靠吃粗粮为主的我们眼里,能吃上一顿馒头就好像过年一样。由于那时候粗粮多,过年的时候我们真不知该怎么做着吃,母亲就弄点榆皮面,把它同高粱面掺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做红面条吃了,或者和一小块白面,一大块高粱面,先把白面擀开,再把高粱面团包在擀开的白面中,吃包皮面,这样,就觉得很好吃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我们家分到了6亩责任田。身体逐步好转的妈妈便把主要精力投向了责任田。我们放学后放下书包也主动帮妈妈下地干活。这样一年下来,不仅口粮问题解决了,还有了存粮。上世纪**年代初期,我们这里都种棉花,一车一车的棉花,换回大把大把钞票,那时最大面额的钱是10元的,所以,几千块钱就很显眼。

  1982年,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于是妈妈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第一台家用电器——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全村第一台,村上的男女老少都来我家一起看。当时的电视节目虽然不多,但已经感觉到幸福的滋味了。到了上个世纪**年代,电话、电冰箱、空调,都逐步用上了。数一数我家与电有关的东西,足足有20样之多。

  19**年,爸爸托熟人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代步,自行车推回家的那天,我和哥哥们都乐疯了,抢着爬上车后座,让爸爸在门前的小路上骑上一大圈。这辆自行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现在看看家里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1982年前,我们全家一直居住在3间半土墙瓦顶的平房里。1982年哥哥结婚,我家盖起了5间砖瓦房。一个大院,很是宽敞。19**年二哥结婚时又盖了一个大院,近年来,左邻右舍有的盖起了楼房,我们家也重新进行了翻盖。我还在县城买上了3室2厅的楼房,进行了装修,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篇四)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我出生在内蒙古**,生在草原、长在草原使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家乡的变化发展同时也牵动着我的心。**盟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 1098 公里;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 20.3 万 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会议,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改革开放**年来,全盟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亿元增加到291.18亿元,增长22倍;工业增加值由0.35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增长47.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6503万元增加到331.3亿元,增长509倍;财政总收入由1193万元增加到42.8亿元,增长35.6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73元增加到10325元,增长36.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43元增加到4051元,增长27.3倍。这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名列自治区前列。

  然而,在世纪之交因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而导致的草原生态危机集中爆发。草原退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牧草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屏障功能削弱,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急剧扩展,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约5万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农业、畜牧业受到了灾难性损失,全盟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3%猛增至4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始料未及的雪灾更是让千里草原雪上加霜。

  记得我第一次经历沙尘暴时还是在初中二年级,下午在班里上课,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骤然使天空变得成了黄颜色,教室里不得不开灯上课。接下来的几年沙尘暴频频光顾草原,尤其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原上还没来得及长出新草来,风沙就非常肆虐,每当到春天我就会默默祈祷今年的沙尘暴能减少一些。但是,仅仅祈祷是没有用的!面对草原生态严峻的形式,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觉悟起来,并开始了拯救草原,保护家园的行动。

  首先,针对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压力,盟里有关机关毅然决定实行减少牲畜数量的决定。要知道到19**年全盟大小畜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而到了1999年牲畜头数已经超过1**0万头只。记得我小时候草原上有五六千只羊的大户人家还是很多的。实行限制牲畜数量之后现在草原上的每户最多会有一千左右,初步解决了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破坏。

  其次,面对那些已经破坏相当严重,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盟委、行署经研究决定人和畜都从该草场退出来,将原来的草场保护起来,不受外界的破坏。草场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可是那些退出来的牧民的生活该怎么办?一直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们该怎么养活自己呢?经过反复研究,政府决定在城市周围建奶牛村,政府出钱盖房子,并补助牧民买奶牛,并与一些公司合作使这些牧民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三,实行退耕还草。自从改革开放实行草场承包制以后草原上有了很多外来人开垦土地,种田。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农耕是草原有着致命的危害,必然破坏原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自从实行退耕还草政策之后全盟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由盟领导、党员带头发起了一场植树造林热。

  经过近八年的努力,草原生态危机基本得到缓解,整个草原再一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孔。

  对于草原的未来,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避免这一次的生态危机再次降临草原。**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风能也很丰富,要想发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不可回避的,而怎样开发、怎样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去开发是摆在全盟、乃至全国面前的问题。作为草原上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家乡能永远美丽富饶,草原上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祝草原平安,和谐!

  (篇五)

  改革开放**年征文

  早上6点多,我添上水,插上电饭锅,不到10分钟,炝过锅的香喷喷的面条就熟了,我上学也不至于来不及吃饭了,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家里烧火的灶头的变迁。

  泥墩灶

  听奶奶说,以前烧饭时用的是泥墩灶。用水和土,加上麦秸和成泥累成。天长日久,它浑身一身黑,特别古怪。那时还没有风箱,奶奶坐近灶膛,鼓起腮帮,呼呼地吹风,火筒就发出低沉的呻吟。如果倒烟,会呛得你直流眼泪。早晨用它来烧火,更是慢腾腾的,结果是,我等不及,就连饭也不吃,就上学了。

  瓷砖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用砖累灶,用瓷砖铺面,烧火也用上了风箱。随着呱嗒呱嗒的风箱声,烧火的速度有了提高,可要吃上饭,少说也得半个小时左右。如果赶上个下雨阴天,存不下干柴火,那就只好啃硬干粮了。

  电饭锅

  这几年,瓷砖灶成了摆设,电饭锅成了我家的常客,成了烧饭的主角。早上不用再提前一个小时起床了,也不用担心雨天抱不下柴火了。更为方便的是,许多像母亲养的家庭主妇,也从灶台下解放出来,出去打零工,回来电壶烧水,电热锅烧饭,不用那么累了。

  泥墩灶——瓷砖灶——电饭锅,这就是我家灶头的三部曲,它方便了我家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家的烧火方式又有新的变化,那时人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期盼着。

  (篇六)

  记忆深处的路

  我是一个从小就爱做梦的人。1978年恰逢我豆蔻之年,梦便做得更多了。而自始至终氤氲心间的是大学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那个闭塞的小村庄。为了这个梦,我少小离家求学。

  学校里,老师经常敦敦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而那时真真切切让我吃尽苦头的却是从家乡到学校的那条曲曲拐拐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的路。这样的路再配上“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一路走下来,骨头要散架,五脏六腑要出鞘。如果刚吃完饭就上路,饭会顺原路溜出来。如果赶上下雨天,人扛车子是常有的事儿,当然能扛着车子走路的是男生或假小子女生,像我这样的纤弱女生只有哭鼻子抹眼着泪的份儿。

  1982年我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上了线。那时候,分数上线后再填报志愿。母亲说,让城里当局长的舅舅参谋着报吧,他见多识广。

  去城里填报志愿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雨。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带我上路了。我们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母亲说,上了公路就能骑车了。

  出了家门,我们就一脚踏进稀泥巴里。平时轻快如滑轮的两个车轱辘这时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却死命打嘟噜。母亲说,淤泥糊住了车轮子,所以转不动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车轱辘上的湿泥巴。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泥巴被刮下来后,自行车推起来轻快多了。可是走不了几步,就又推不动了。母亲就又找了根小树枝一块一块往下刮。可是车轱辘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刮的间隔时间越短。原来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路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瓦喳或树枝,母亲干脆用手一块一块往下抠。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头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说,要不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把这辆车子推上公路后再来接你。

  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辆自行车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来,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车推出泥淖的,我记不清了。事实上,当时我光顾气恼和委屈了,压根儿没想到母亲。但是,我和母亲走到公路上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了。

  刚走上公路,母亲一下子瘫坐在路边上,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伸手抠我那辆自行车车轱辘上的稀泥巴。这时,我看见母亲的头发一缕一缕粘在头皮上,脸上衣服上的泥水汗水像要把她淹没了似的。而让我张大嘴巴的是,母亲竟然光着脚,左脚大拇指上的湿泥巴红艳艳的。母亲的脚被扎破了。可是母亲竟然没感觉到痛,至少她看上去是这样,只顾一块一块往下抠泥巴。自行车终于转动自如了,母亲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先走。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当时少不更事的我硬要和母亲一起走。母亲两手撑地好像很吃力地站起来,走到旁边那个土房前,拿过后车座上夹着的鞋,穿上,抠下几块堵在车轱辘上的泥巴,我们便一起上路了。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飞的冲动,自行车的车轱辘又变成了滑轮跑得飞快。可是,母亲看上去举步维艰,每蹬一下脚蹑子,都要使出全身力气似的。有时我想,如果是现在,我们可以搭车去城里,母亲就不用受那份罪了,可那时,只有在城里的车站才能坐上汽车。我有时又想,即便那时有汽车,母亲也一定舍不得花钱省力气。

  志愿填完后没几天,我就接到了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大学梦。从此,便很少走家乡的淤泥路了。可是那条承载了我的泪水和母亲的血水的稀泥巴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恶梦里。

  上个世纪**年代,我恶梦中的那条稀泥巴路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永久的回忆。

  母亲说,现在走在街上,感觉好像走在城里,到处是公路。

  从我居住的小城回老家有n条路,不管走哪条,坐上车,几个钟头后下车,走三五步水泥路,再上几级水泥台阶,便能看到乡下老屋里的母亲了。母亲要是想女儿了,打开屋门

  我是一个从小就爱做梦的人。1978年恰逢我豆蔻之年,梦便做得更多了。而自始至终氤氲心间的是大学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那个闭塞的小村庄。为了这个梦,我少小离家求学。

  学校里,老师经常敦敦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那时真真切切?我吃尽苦头的却是从家乡到学校的那条曲曲拐拐坑坑洼洼疙疙瘩瘩的路。这样的路再配上“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一路走下来,骨头要散架,五脏六腑要出鞘。如果刚吃完饭就上路,饭会顺原路溜出来。如果赶上下雨天,人扛车子是常有的事儿,当然能扛着车子走路的是男生或假小子女生,像我这样的纤弱女生只有哭鼻子抹眼着泪的份儿。

  1982年我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上了线。那时候,分数上线后再填报志愿。母亲说,让城里当局长的舅舅参谋着报吧,他见多识广。

  去城里填报志愿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雨。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带我上路了。我们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母亲说,上了公路就能骑车了。

  出了家门,我们就一脚踏进稀泥巴里。平时轻快如滑轮的两个车轱辘这时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却死命打嘟噜。母亲说,淤泥糊住了车轮子,所以转不动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车轱辘上的湿泥巴。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泥巴被刮下来后,自行车推起来轻快多了。可是走不了几步,就又推不动了。母亲就又找了根小树枝一块一块往下刮。可是车轱辘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刮的间隔时间越短。原来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路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瓦喳或树枝,母亲干脆用手一块一块往下抠。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头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说,要不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把这辆车子推上公路后再来接你。

  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辆自行车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来,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车推出泥淖的,我记不清了。事实上,当时我光顾气恼和委屈了,压根儿没想到母亲。但是,我和母亲走到公路上时的情景却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了。

  刚走上公路,母亲一下子瘫坐在路边上,一边大口喘气一边伸手抠我那辆自行车车轱辘上的稀泥巴。这时,我看见母亲的头发一缕一缕粘在头皮上,脸上衣服上的泥水汗水像要把她淹没了似的。而让我张大嘴巴的是,母亲竟然光着脚,左脚大拇指上的湿泥巴红艳艳的。母亲的脚被扎破了。可是母亲竟然没感觉到痛,至少她看上去是这样,只顾一块一块往下抠泥巴。自行车终于转动自如了,母亲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先走。这时我才知道,母亲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是,当时少不更事的我硬要和母亲一起走。母亲两手撑地好像很吃力地站起来,走到旁边那个土房前,拿过后车座上夹着的鞋,穿上,抠下几块堵在车轱辘上的泥巴,我们便一起上路了。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飞的冲动,自行车的车轱辘又变成了滑轮跑得飞快。可是,母亲看上去举步维艰,每蹬一下脚蹑子,都要使出全身力气似的。有时我想,如果是现在,我们可以搭车去城里,母亲就不用受那份罪了,可那时,只有在城里的车站才能坐上汽车。我有时又想,即便那时有汽车,母亲也一定舍不得花钱省力气。

  志愿填完后没几天,我就接到了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大学梦。从此,便很少走家乡的淤泥路了。可是那条承载了我的泪水和母亲的血水的稀泥巴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恶梦里。

  上个世纪**年代,我恶梦中的那条稀泥巴路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永久的回忆。

  母亲说,现在走在街上,感觉好像走在城里,到处是公路。

  从我居住的小城回老家有n条路,不管走哪条,坐上车,几个钟头后下车,走三五步水泥路,再上几级水泥台阶,便能看到乡下老屋里的母亲了。母亲要是想女儿了,打开屋门,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朝路口摆摆手,便有车等她了。

  **年过去了,从家乡到城里的路程没有变,变了的是那条路。如果说昨天的路曾留下我和母亲的艰辛和跋涉,那么,今天的路,拉近了我和母亲的距离,承载着我和母亲的幸福。

  (篇七)

  巨变·感恩·喝彩

  不知不觉间,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而言,**,这一年注定意味着荣耀与自豪,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让中国实现了一个追逐百年的梦想,让世界见证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年经历的风风雨雨磨砺出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数十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让所有人惊叹着一个东方巨人的崛起。

  作为70后出生的那一代,我有幸见证了整个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桑巨变以及历史发展留下的每一步足印。这**年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虽然某些片段有些模糊,但仍能回忆起一些往事。

  **年前,看一场电影就像过年一样高兴。而且是露天电影――找一块宽敞的空地,立上两根粗木杆,再把白色的银幕挂上,就可以等待放映了。到了上世纪**年代后期,大部分家庭都有了黑白电视机。《西游记》、《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一部部电视剧使人们渐渐疏远了电影。进入上世纪**年代,随着彩色电视机和有线电视进入普通百姓家,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脑。轻点鼠标,便可访问世界每个角落;足不出户,便可了解世界大事小情。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看电影、电视,有经济头脑的人还在网上了解市场行情、发布信息。想想小时候的电影,看看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摆弄着眼前的电脑,它们就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了改革开放**年来生活的巨大变迁。

  **年前,我的父辈们每顿要吃两大碗饭,每次要做上一大锅饭,荤菜基本看不见。**年后,我们“绞尽脑汁”找“野菜”,鸡鸭鱼肉不稀奇。

  **年前,一条土路,土路上孤零零的两盏灯,一个喇叭全县听。**年后,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由县城贯通农村的柏油路、路上跑的是私家车,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只要轻轻一按,火苗出来了,烧菜做饭再也不担心烟熏火燎了……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慨那世事的变迁。

  转眼间,**来到我们身边,儿子已经渐渐长大,伴随他成长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是童年的幸福与满足,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化建设仿佛一夜间拉近了整个世界的距离、连接起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拔地的高楼、成片的绿化正成为城市发展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城市在变、生活在变、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整个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的国家也在和谐发展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年不算长,这期间发生了19**年的那场风波,然而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很快平息了那场风波,接着一刻不停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年不算短,这期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是强大的祖国收回了“流浪”多年的孩子。**年中,祖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些无不昭示着国家的强大了,有能力举办世界大型运动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效体现;“鸟巢”、“水立方”等运动场馆的落成,彰显改革开放**年来的科技成果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改革开放**年终于摸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历经坎坷、饱经沧桑,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或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年的艰难曲折和伟大成就时,感慨万分。

  从我个人身边发生的变化,我感受了改革开放**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感谢改革开放,我们知恩、感恩、报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历史的涛声,重温历史,抚今追昔,温故知新,为改革开放**周年喝彩!

  (篇八)

  老院的变迁

  一直留恋家乡的老院,那里给我的记忆硬盘刻录下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

  老院大门朝北,土坯墙,泥顶上长满老草,两扇无油漆的木板门安装在两块厚厚的石头上。走进大门,是一条半截胡同,走进东边第一个二门是我的家,青砖青瓦,土坯墙体,三间正房,两间偏房,门是实木板门,严严的没有玻璃。屋子里黑洞洞的,没有顶棚,檩子和苇箔被经年累月的灶烟熏得油黑发亮。院子中央长着一棵一搂粗的古槐,枝繁叶茂,遮住了整个院子。

  1981年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老家,吹进了老院,吹拂着那棵古朴苍老的百年古槐。之后,农家人的生活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砖木混凝土结构的高大宽敞的新瓦房新院落一天天多起来。

  2003年,老家要创建小康村,实施了村庄规划,硬化了街道,村与村通了柏油路,农家人甩开致富步伐,走上了康庄大道,老百姓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座座土坯旧院被推倒了,一座座砖瓦新院应运而生,坐落在村子中心的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格外抢眼,铁栅栏门银光闪闪,两边门柱上镶嵌着一副大红对联,上书:“建设秀美亮丽小康村,树立文明高尚好村风”。**年,我家那座新盖的已成危房的土坯房也被爷爷的曾孙翻盖了新砖瓦房,修起了深宅大院,外墙涂料使得宅院色泽亮丽,令人赏心悦目。

  据说,今后几年,村里要以古槐为中心建设街心公园,到那时这棵质朴苍劲的百年古槐将再次焕发它的生机与灵气。

  (篇九)

  改革开放**年

  **年,你们可以做什么?

  **年,你们完成了从草根到白米的更替;**年,你们完成了从麻布到棉纺的过渡;**年,你们完成了从木舟到游轮的跨度;**年,我们看到了单车到汽车的飞跃。

  那哒哒的马蹄声已成为历史,一种感知过去的情愫,却被列车长长的鸣笛所掩盖,孤帆远影带来的是万吨货轮的迎难而上,一湾浅浅的海峡,半个小时的旅程,曾经阻隔了多少亲人的相思,但在 08的身影中,我们依旧能看到久别重逢的人的持久拥抱。长江天堑也在你们的众志成城中屈服,一座世纪大坝横空出世。从“神一”至“神七”,由杨利伟到刘伯明,那神舟系列恰如你们流下的汗水,在地球的上空遨翔。

  自漠河至曾母暗沙,洋溢着多少青春笑脸,从帕米尔高原脚下到东海之滨,处处弥漫着欢声笑语。

  早晨,东方的旭日喷薄而出,将灿烂的朝霞映在你们脸上,我们看到,在饱经风霜的脸夹上,闪烁着灿烂的泪花。

  黄昏中,夕阳枕着你们的肩头,一步一步进入梦乡。

  你们在祖国的大地上播下了改革开放的种子,你们施肥,你们松土,你们浇水,你们像照顾我们一样照顾着它。

  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被你们的汗水打湿,每一条路的底下都隐藏着你们的辛劳,每一幢建筑的地基都是你们的灵魂在坚扛。

  每一次,当我们游历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每一次,当我们徜徉于繁华的都市,陶冶于宁静的乡村,我们都会明白,那一砖一瓦,那一草一木,都是你们鲜血铸就,汗水铺成。

  你们的梦想,是小康的摇篮;你们的渴望,是载人航天的飞船;你们的愿望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后代的繁荣昌盛与世界的和平**。

  今天,**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年后的今天,小康六户已向全民族开放,翟志刚的一次行走引来世界的惊叹。奥运的成功举办让各国人民赞叹中华民族的伟大。你们用**年建设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然而,时光易逝,光阴荏苒,当昔日的梦想成为现实,滚滚前进的车轮已辗白了你们的头发。焦急中,你们看我们的目光有些殷切。

  我们在长大,黄毛小子一如过去的低飞机早就飞过了墙的后面,乳臭未干也同那挥舞的木棒一同被锁进了柜箱,留下的是坚毅的目光,结实的臂弯和尚显稚嫩的肩膀。

  就是这一双肩膀,在我们准备从你们手中接过建设共和国的担子时,被你们一眼瞄出。你们看了看我们的眼神,一拍胸脯,一踩脚,扯着早已被风霜浸染的嗓子说道:“我们再干 10年, 10年后,你们再大显身手。”

  再过十年,你们已五十多岁,一个生命能有多少个十年。那字字句句不仅有深深的爱子之情,更多的,是奉献的精神,是对共和国的忠诚。

  你们,是我们的父辈;

  我们,是你们的子代。

  咱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子承父业”。

  咱中国还有一句名言,叫做“虎父无犬子”。

  借我十年,四十年后,我们将建设成一个更加美丽的祖国。

  (篇十)

  后海这般美 王宝璋 走进后海公园,一股沁人心脾的凉爽扑面而来。如镜的水面,盛开的鲜花,在这喧嚣的都市里,后海公园变成了一块 难得的清净宝地。人们结伴儿乘凉于岸边柳荫下,有的垂钓,有的戏鸭,有的赏花。乘船游览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遥望 那古老的建筑――钟鼓楼,让人感慨万千! 我曾住在北京西城区羊房胡同11号,一个古老的院落。小院与后海仅一墙之隔,多年来我目睹了这一地区的变迁。20 世纪**年代以后,北京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河水也在减少。岸边小工厂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断往河里灌,原本清澈 见底的河水变脏了,后来两岸又有了自由市场,卖菜的、卖旧货的、卖花鸟鱼虫的……什么都有,河底沉着菜筐,水面飘 着菜叶、塑料袋,满眼的灰土、荒草和垃圾。 作为“三海”(西海、后海和前海)之一的后海,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区域,对研究古代北京城,特别是金中都城的城 市规划和城市水利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保护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后海地区几经大力修整,规划设计和施工独 具匠心,获得了今日的新面貌。岸边建筑古朴美观,与湖面非常协调,互为依托。晚上,岸边无数酒吧的灯火映照着湖 面,五光十色,像一条条彩带铺设在水面上。岸边小路的灯光一起开放,像彩色的大花环围绕在湖边,美丽的夜色让人们 流连忘返。这不正是“人间仙境何处寻,后海岸边夜景游”吗? 今日的后海给居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不论白天和夜晚都是游人不断,奥运会期间,这一地区成为外国游客的重点 游览区域。而附近的老邻居们,天天坚持在公园里活动锻炼,活动的人群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傍晚,漫步在后海公园的小路上,看着最后一缕晚霞,在树梢上消失,聚到树丛中的不知名的鸟儿,正吵起似有若无 的暮霭。暮色还很薄,仿佛轻轻披了一件纱衣。细想起来,我更爱后海的早晨。同样的云彩,同样的碧空,同样轻柔的风 和如画的景。早晨是光明的窗子,是理想的翅膀,仿佛在告诉我们:后海的明天更美好!

  (篇十一)

  讲台耕耘**年

  回顾**年的教学生涯,真是感慨万千。

  我是1978年5月走进学校的,那时我高中毕业,满怀热情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队上记工分,每月工资只有8元钱,进学校一看真让人寒酸。当时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谚语:“黑屋子,土台子,土老师教了一群泥孩子”。这是当时学校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校是土坯房,窗户不镶玻璃的旧式窗,课桌是土坯修成的,抹了一层石灰,而且石灰也已经脱落,学生上课半天下来,浑身是泥。当时学校有三名教师,我和张老师、刘老师。张老师因为村治保主任的孩子没按时交作业,老师批评孩子,两人闹意见,因而被辞退。当时就是那样不正常,一名民办教师,大队的一个小官就可以随便辞退,那些年被辞退的老师全乡就有几十人。我所在的学校由我和刘老师负责,刘老师教两组复式,我教三组复式。一个班三个年级,学校是7间土坯房,两个教室,一个办公室,办公室有门、有窗。教室可就大不一样了,教室和窗子别说有玻璃,当时是木棱子窗户,而窗棱已被调皮学生撤掉,下课的哨子一吹,学生就四百八方了,学生从窗户就窜出教室,当时就是那样,我们也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教学,为的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后来,拨乱反正,重视教育,人民教育人民办,19**年大队出钱修建了学校,孙河沟村和任河沟村联合修了20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起名叫河沟联校,乡里派来了公办教师,前刘、方河沟、吴河沟、孙河沟、任河沟五个村的孩子都在河沟联校上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屯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年我因教学成绩优秀,考入**师范进修学习,1992年转正,月工资收入达到360元。

  1996年学校“普九”,学校再次大变样,大屯乡南片、孙河沟、任河沟、吴河沟、方河沟、翟河沟、李塘坊、史堂、前刘八个村出钱,重新修建了学校,校址迁到八个村的中间位置,起名叫河沟校区中心小学,操场、教室、实验室、各功室,配备齐全,现在又配备了电脑,学校实现了六配套。学校校长、主任、教师配备齐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科学管理,学校真正走上正确的办学轨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年党和政府拨款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年党和政府又拨款免除学生的书本费,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我曾经写日记记录了这中国历史上的大喜事,写道:“电波传喜讯,免除学杂费,全民受教育,人民齐欢欣。”国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我现在的月工资是1**0元,并且能够按时足额发放。目睹学校的变化,伴随改革开放**年的时代步筏,我这个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年的老兵,倍感欣慰和感动,有耕耘也有了收获。因为我热爱这块土地,我热爱教育事业。

  (篇十二)

  几代人读《史记》

  我的曾祖父是个清贫书生。在他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读书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他一生过着缺衣少食的甚至处处遭人嘲弄的生活。后来曾祖父去世了,他生前视若珍宝的古书典籍被几个不识字的后人拿去糊窗户了,仅留下一本装祯较为精美的《史记》,一直被保存在祖父那里。

  祖父是个爱书的农民。他小时候曾接受过其父亲的教育,但终究只是认识几个字而已。祖父很想学,他至今还常说:“书是好东西啊!”然而曾祖父不愿教,他是不希望自己的悲剧在后代身上重演。祖父只得默默地收藏起那本书。他把书用洁净的布包起来放在干燥的地方。偶尔收拾东西时,把它拿出来,盯着那蓝色的封面和泛黄的白色装订线看一阵,又用他那握惯锄头的长满老茧的手小心地翻动几页……

  祖父让我的父亲以及几个叔伯念了不少书。尽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亲竟念了高中。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常常成为 范文被老师拿到讲台上读。父亲曾一度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但那时正处“文革”时期,学生在学校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高考制度恢复后,父亲参加了高考,但因基础差而没考上,父亲只得无奈地回家,他还是没能洗脱掉“农民”这个盖在他身上的印章。

  他们那一代人,同样是每天被桎梏在田地里,看那些枯黄的、泛黑的庄稼梗。偶尔的罅隙里,祖父让父亲在旧书上找些文章读给他听,甚至还会拿出那本深蓝色封面的《史记》让父亲读。父亲认识的字不少但不会翻译,只望文生义地讲一点。但大部分农闲时间,父亲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站在地里,愁日头、愁庄稼、愁土地……他们从生在这片土地上到化为土地的一部分,只是在重复着被重复了无数次的生活,诠释着生命的无奈与蒙昧。

  然而,生命不能永远承袭无知,中国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向了春意盎然的新时代。

  还没满七周岁,祖父就摧促着父亲把我送入学校。当我背回一摞印刷精美的课本,祖父和父亲都高兴极了,他们乐呵呵地给我包书皮,书内的油墨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一天,父把那本《史记》拿给我,让我替他保管,以后还要把读懂的部分讲给他听,我郑重地答应了。

  那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案头最醒目的地方,一有时间,我就翻开看看。书已很黄了,字迹也已模糊,我从书店买来注解,时常琢磨上一小段,感到其中意趣无限。

  ** 年 8月 8日 晚上 8点,一场展示中国文化的盛典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发展展示得淋漓尽致!在那幅巨大“卷画”里,我们看到了 **年来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我被那史诗般的画面和旋律感动得流泪了,脑海中浮现出那本深蓝色封面的《史记》。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车免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他若知今日中华民族已发展到如是地步,必将欣喜万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与道德的繁荣,我家几代人读《史记》的攀至此终于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