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DF在线转换  >  常用  >  其它

敬老爱老-重阳节感想

  • 其它
  • 2015-02-20 09:55:42

篇一:2020重阳节敬老心得体会感受

2020重阳节敬老心得体会感受

重阳节敬老活动心得体会感受

今天,很开心很有意义的一天,因为这是我进入中学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虽然以前也参加过这我喜欢的社会实践,但还是抑制不住我心中的好奇,控制不住我想要快点到达敬老院这个神秘的目的地的心情。

敬老院以前给我的感觉是黑白的,无色彩的,它永远都笼罩着一种暗淡悲伤的气氛,可是这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宁静的,清新与安宁,绿色也较多,很像一家疗养院。

虽然怀着很大的热情,也充满信心,但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成功在那里,失败与不足又在哪里,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还更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许多东西都急需吸收与提高。对我来说。我与个别老人的交谈能力是有的,而且和他们交谈时我会察言观色,不同的时候能及时应付,也给老人们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可是,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组织每一个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搞些热闹的气氛使他们知道我们的心意,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还非常欠缺组织能力,也非常欠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能力。

这次活动,在众多参加者的参与下,我们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这让我认识到,做每一件事,我们都要用心,用心用爱去左每一件事,让自己无悔,让温暖和爱与人分享,让自己在爱中茁壮成长。

最新重阳节敬老心得体会感受202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名言,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在这天,我们应该尊老敬老,听长辈的话。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我们更应该孝敬,听从长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一点。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学会了感恩,并且知道了孝敬长辈。就在这天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在家里为长辈做一件孝心事。这天我早早得写完了作业,思考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到底该为长辈做什么呢?

这时奶奶突然对我说:“午饭要延迟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我,非常失落。突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我的脑际——为什么非要奶奶煮饭,我自己难道不可以吗?正好我可以让奶奶尝一下我的手艺。虽然我只会做蛋炒饭,但我认为只要付出真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克服。

说做就做,我急忙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拿了两个鸡蛋,还有剩饭,又从碗橱里拿了几个碗,再跑到放佐料的地方拿了油和盐。准备工作井然有序,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先在锅里放油,在等待着油煮开时,我们还可以把蛋敲开。油煮开了,我们就可以把调好的蛋倒下去,蛋煮好后,就可以炒饭了。炒饭很简单:先放少许油,再把饭倒下去炒,炒到快熟的时候放少许盐,就行了。最后把蛋和饭一起放入锅内,一直不停地翻炒!

饭很快就炒好了,我把它们盛到碗里,放在桌上后,就急忙跑到田里去喊奶奶:“奶奶吃饭了吧,我好饿!”我并没有和奶奶说我已经煮好饭了,因为我想给她一个

surprise。当奶奶来到厨房时,看到桌上的饭时,非常震惊,便问道:“这是你做的?”我笑嘻嘻的说道:“对啊,没事儿干,而且我肚子好饿啊,所以就做了。”奶奶听了非常开心,便说道:“我的孙女长大了嘛,都会做饭了!”我满怀信心地说:“那是当然!”中午,我们坐在桌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谈笑风生。这天我们聊了许多。

做菜也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蛋炒饭,蛋炒饭做起来看似很简单,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油煮开后,把饭倒进去之际,油有可能会跳出来,所以很容易烫伤。洗碗啊,洗衣服。都不是一件件简单的事!

古今中外有多少关于尊老的诗句,“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诗句都是在告诉我们: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理解长辈们对我们的督促与批评,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谅解父母!

篇二:重阳节感悟

重阳节感悟

重阳节感悟

重 阳 述 怀

一年一度的农历九月九日,即传统的重阳节来到了。

农历九月九日,为何称为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了。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之为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赏菊有祝福老人安康之意。

古代还风行九九重阳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可入药、制酒,养身、祛病,古人还认为茱萸可避邪除恶),所以又将重阳节叫做茱萸节。唐朝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这首七言绝句,意境深远,颇耐人寻味。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实在是太可贵了。

今又逢重阳,我情不自禁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反复回味毛主席这首词,越发觉得:“今日又是天艳阳,清风送爽菊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好时光。重阳登山远眺望,人生道路多漫长。回首峥嵘岁月稠,笑对夕阳不彷徨。”

喜逢重阳,衷心祝愿家乡以及天下所有老人皆幸福安康,余热发光!

篇三:敬老爱老

-重阳节感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自己父母的人,才会真心懂得去爱别人。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则新闻震惊了我,中秋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洛阳市却发生一件令人揪心的事:9月18日晚,一对空巢夫妇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遗体已经腐烂发臭,而他们有三个儿子。这本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之后首个团圆假,老人的过世给那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提个醒:要常回家看看。 我从来都看不起不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同这些人做朋友,试想,身之发肤受之父母,却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会真诚的对待别人。 在基层工作处理家长里短的事儿时,一遇见有人不赡养老人,我就生气。特别是听到有人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或小时候父母偏心不亲自己,或因父母没给自己看孩子,或是弟兄多,怕自己出力多吃亏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反正是父母对不住自己,他们老了不该自己管。我更是大声斥责他:“没父母会有你,不亲你你会长大,不求你回报他们多少,只求你能给母亲买点好吃看看他,还她十月的怀胎苦,多陪父亲说说话,还他教你牙牙学语情。” 我拿我父亲的事例劝解他们,父亲弟兄三人,爷奶一直由父亲赡养,奶奶去世后,十一年前父亲患喉癌动手术失声,即便如此,他也没想着让爷爷在三兄弟家轮流管,用父亲的原话:“你爷年纪大了,跟着咱家,已熟悉他的生活规律,来回折腾,容易生病。”可不是,九十岁高龄的爷爷,被自己是病人,还需他人照顾的父亲伺候得身体很好,能到处走动,这个大家从没因照顾老人的事生气,父亲赢得一大家子的爱戴和全村人的尊重,我们小辈们也都学会爱护老人们。 我劝告不孝的子女时常说:“一对老人可以养活起三四个孩子,而几个孩子难道抚养不了两个老人,弟兄中只要一个人带头孝敬父母,会带动其他人的,孝敬老人不亏,人在做,天在看,是行善积德,何况还是给后辈树立榜样呢?”因在儿子小时候时详细解读和背诵过《弟子规》,我拿里边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给他们听:双亲疼爱我,我孝顺他们没有什么难的。如果双亲不喜欢我,讨厌我,我还能尽子女的孝道,这个“孝”才称得上“贤”。如果他们有了过错,我们也要想办法让他们改正。只有发自内心,做到和颜悦色,劝勉时注意尊重,肯定可以感动父母。人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有仁慈之心。有仁慈之心的人,一定会孝养他的父母。如果我们今天不孝敬我们的父母,上行下效,将来我们老了,下辈子孙同样也不会孝敬我们。常是尽自己微薄之力,用苦口婆心的规劝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劝醒了一部分良知未泯的儿女们。 爱老人,从现在做起,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不要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痛,父母年轻时抚养教育儿女不易,年老身体不好却也不愿麻烦子女,他们不为索取,不求回报,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动,也教会我们怎么做好父亲母亲。其实我们的孝,可以体现在点滴小事中,电话中几句暖心的话,回家一包小小的糖果,孩子们一个亲吻,甚至是你多吃一碗饭,拿走他们亲手种的蔬菜,都会让父母高兴好长时间,他们不是在意你回家买的东西多不多,贵不贵,在意的是你过的好不好,身体棒不棒。这种爱像春日的阳光,暖暖的,暖暖的、、、、、、。 爱老敬老,从我们做起,付出真心、真爱和真情,将尊老、爱老、孝老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